究竟喝什么奶:哺乳之争( 四 )



1956年,有感于母乳喂养率的持续下降,7位妇女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成立了国际母乳会 。很快它就发展成了一个由女性志愿者组成的国际组织,专门为那些选择母乳喂养的家庭提供帮助 。1979年,国际婴儿食品行动网成立,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组织,它主要反对婴儿食品公司尤其是雀巢公司的不道德市场行为 。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开始关注母乳喂养问题 。在1981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投票决定是否通过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迫于相关公司的压力,美国投票反对,成了世界上唯一反对这项决议的国家 。

布尔战争(1899-1902年)之后,英国政府开始关心母乳喂养率下降问题,担心母乳喂养率下降可能会导致种族体质弱化,从而威胁到帝国的前景,于是1902年通过了助产士法案,1904年建立了关注体制下降的部门间委员会 。但在二战期间通过了乳品法,规定政府要为婴儿奶粉生产提供津贴 。

同时期的纳粹德国却正相反,纳粹把奶瓶看作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现代生活自私自利的典型代表,并且说妇女解放是犹太人的阴谋,宣扬要把妇女“从解放中解放出来”,要求她们回归家庭,在那里完成她们作为母亲的命中注定的角色,这才是她们的正确位置 。母亲节成了纳粹德国的国家节日,在官方宣传中流露出这样的信息:蕴育了人种纯粹性的乳汁是最好的 。

1945年以后,各国政府只是偶尔表达他们对母乳的关注,却没有采取实质措施 。英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政府就鼓励“母乳最好”的观念,但是没有提供优惠待遇 。如今英国国内正在讨论,是否要把在公共场所——比如餐馆——不能制止一个母亲喂奶列入法律 。只有在挪威和瑞典,政府介入才有明显影响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挪威,奶瓶喂养蔚然成风 。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担任首相之后,通过立法和政府提供津贴等活动,潮流发生了逆转 。到2003年,80%的挪威母亲在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还在母乳喂养 。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是32%,英国是20% 。

从两种意义上来说20世纪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母乳的替代品,其次到了世纪末,受过教育的高收入的母亲变成了母乳喂养的中流砥柱 。也正是在这个世纪,女性乳房进入了商品世界,频繁出现在印刷品、电视和电影里,被用于销售从汽车、衣服到度假地和保险单的任何商品 。然而,哺乳的乳房一出现,依然还是会激起轩然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