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一克两万元 田黄价已达高位

田黄也是略称、概称 , 具体又依黄 色的不同而分别命名为熟栗黄、枇杷黄、黄金黄、橘皮黄、桂花黄、桐油黄等 。如果把它们排一个座次 , 大概田黄冻、橘皮红应为第 一 。它就如同新鲜的蛋黄 , 娇嫩、鲜透 , 通灵无比而胜佳玉 。还有一种“银裹金” , 顾名思义 , 此种田黄外裹一层似透非透的白冻石 , 使田黄的黄 色内心处在一个朦胧之态 , 对比柔和 , 淡雅异常 , 极富韵味 。往下排就是“黄金黄”、“橘皮黄”了 。他们也是田黄中的佼佼者 , 同样地稀罕 , 只是在自身的特色上和其他田黄有微异 。“枇杷黄”、“桂花黄”则略次之 , 它们不是成色和质地不好 , 而是“好中相比”略为逊色而已 。

“疯狂的石头”一克两万元 田黄价已达高位

文章插图
田黄分布略图 , 具体而言 , 从坑头占到结门磹构成了田黄的产区 , 分为上、中、下坂三段 , 碓下坂有时候偶有发现 。因为田黄几乎绝产 , 当地政 府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资源 , 将产区中有争议的两亩地保护起来 , 禁止开采 , 这在世界上的矿产开采中都闻所未闻 。据了解 , “二亩田”只在解放前被小规模挖掘过 , 解放后就一直没动过 。原因是当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分田时 , 由于“二亩田”的界限不明引起纠纷 , 这才让世界上有可能出产田黄的最 后两亩地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
石中之 王田黄 , 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 , 是寿山石中的珍品 。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 , 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 。关于田黄的由来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遗 留在人间的宝石;是凤凰鸟蛋所变……据说还有史书记载:咸丰帝临终时 , 赐予慈禧一方田黄玉玺 , 末代皇朝解体 , 溥仪不要所有珍宝 , 只将一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 。这些官方的、民间的传说无疑给田黄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
“疯狂的石头”一克两万元 田黄价已达高位

文章插图
由于上游的水源好 , 出产的田黄犹似玻璃一样的光泽明亮 。田黄的上品称“银裹金”和“田白石” , 出自上坂区 。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 , 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 , 而且石质洁净湿润 , 色泽浓重 , 石中的萝卜纹理清晰 , 田黄中的“田黄凉石”、“金裹银”、“桔皮红”、“黄金黄”、“楷杷黄”、“鸡油黄”等极 品 , 大多产于此坂 。下坂因处坑头一带 , 缺乏水冲性 , 故石质透明度较差 , 多为桐油色、暗赭色 , 纹理较粗 。
田黄是寿山石中的特殊品种 , 因产于福建寿山村坑头溪两岸水田及河流底部的沙砾层中而得名 。其质地细腻、温润 , 手摸有滑感 , 并常有石皮、红格、萝卜纹等标志 。田黄鉴别标准 , 上好的田黄首先颜色要正 , 所以田黄的“黄”就要求黄得如同金子般灿烂 。上品的田黄还要通透、纯净、细腻 , 纹理要美 。同时作为硬石的代表石材 , 田黄出土时均为椭圆形 , 所以上品的田黄应该饱满、浑圆、比例协调 。
“疯狂的石头”一克两万元 田黄价已达高位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