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亲子专题 学会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 二 )

3名 。他最后以第1名毕业,并得到老师的青睐,获选为学校唯一的“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去外地领奖 。
我们会对孩子的学习及发展感到焦虑吗?不要让这种不安成为孩子学习中的压力,只要我们耐心陪伴,温柔引导,孩子总有一天会开窍的 。
放下权威感
在传统的观念中,孩子听父母的话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的权威也是不容被质疑的,我想这个大方向没有错 。但是,这是否代表当孩子提出与我们不同的看法时(前提是没有违反道德或既定的家规),就是忤逆呢?我们能否把这样的情况仅仅看做是不同于我们的另一种选择呢?如果孩子一跟父母的意见不一样,我们就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就赶紧用各样的方式试图恢复“权威感”,那就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无法听见孩子真实的心声了 。
我的大哥读专科时专业是“电子” 。步入社会后,他短时间内换了非常多的工作 。虽然当时“电子业”正热门,但他发现自己对电子行业一点兴趣也没有,于是他开始探索自己内在的需要 。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寻觅觅,他发现原来他对哲学领域极有兴趣:在读哲学书、与人讨论哲学时,他会非常快乐和满足 。于是他决定重返校园,插班大学的哲学系 。

这样的决定──放下热门的电子业,投身冷门的哲学领域,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说,简直是“疯了”!但我的父母并没有因此阻止他,而是放手,让他自己去尝试走他喜欢、有兴趣的人生道路 。结果,他从大学一路念到博士,并在不断的研究、深造中,成为中国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在台湾地区的最高学府担任教授 。相信我大哥的成就实在是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

从热门到冷门到大学教授之门,关键绝不在“热”或“冷”,而在于能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探索自己的空间、重新来过的空间、自辟路径的空间 。如果我的父母在“一定要听我的”──这种无法撼动的权威感以及主观经验的判断下,阻止了我大哥的尝试,那么他的人生在原来的“电子业”路上,将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和心境 。
我们能给予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间吗?我们有根深蒂固的、“凡事一定要听父母”的权威感吗?
当我们适度放下这种传统的观念,仔细聆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理性讨论所选择的可能结果,孩子将会看见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天 。
放下优越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 。当遇到这些关卡时,人生经验丰富的我们,是否很快就有答案,然后迫不及待地告诉孩子,让他们可以遵循并立刻去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这样做,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对孩子来说其实是种剥夺──剥夺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剥夺他学习做决定的能力 。
我家老二在小学期间参加了社区的英文成长班,那是一个分级学习的课程 。当他上到第3级时,由于内容越来越难,不但要开始学习语法,还被老师要求背更多的单词,他有些不适应了 。
有一次在跟我约会时
(我和孩子的约会,就是定期找一个安静、轻松的地方深入地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