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核心因素

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 。有些家长就真的把答案告诉孩子,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 。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力?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每位家长都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培养孩子过程中自觉地采取措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
思维,就是通常说的"思考"、"想"、"动脑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 。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人,先是从知道他的姓名、长相,听他说话、看他做事开始的,以后逐渐对他了解越来越多,直到认识他的性格特点,他的精神境界 。这就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使我们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的核心因素就是思维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也要"想",但那是初步的,只有对客观事物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时,人们才能通过分析、综合,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思维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阶段 。
思维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 。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活动水平高低 。它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 。
独立性,必定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能独立思考,寻找答案 。即使他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
灵活性与敏捷性,对总是反应迅速而且灵活,不墨守成规,能比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 。
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这对一个小孩子是大难题 。可是曹冲经过迅速而灵活的思考,很快有了办法 。先让大象站在船里,刻上水位记号,然后把大象拉下来,往船上装石块,达到原来水位记号停止 。石块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冲的思维力很强,上述几个特点都表现出来了 。
逻辑性,想问题严密而且科学,不穿凿附会,不支离破碎,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证据,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
全面性,看问题不片面,能从不同角度整体地看待事物 。
创造性,对问题能提出创造性见解,别人没想到的,他能够想到 。
关系思维,有一门新兴的科学──思维科学,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提出来的 。这方面的书籍出了很多,我们这里很难作全面介绍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找这方面的书读一读 。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
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 。有些家长就真的把答案告诉孩子,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 。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
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的方法 。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 。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
(2)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
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活动积极 。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 。特别是家长也弄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圆满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孩子大了以后,有的不爱向家长提问题了,家长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家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有时,家长应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些做法,对发展孩子思维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