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感情不和 孩子容易忧郁

相信每一个家庭都会伴随着争吵,有些家庭的争吵会很激烈,甚至会因此走向离婚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会懂的,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 。即使是在襁褓里的婴孩,他们也能感受到你们的情绪变化,因此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变化,更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性格,以及以后的成长教育 。母婴专家指出,父母感情不和 孩子容易忧郁 。
父母感情不和,他们养育的婴儿也总显得很忧郁 。这说明刚出生的婴儿虽不明白父母间的微妙关系,但是他们却能敏感地警觉周围发生的微妙变化 。
如果夫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当然,婴儿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吵架,吵的内容是什么,但他们却能从中学会憎恨和仇视 。他们的神情也很忧郁,这是一种非语言信息交流 。
非言语信息交流包括人的表情、态度、说话的语气、语调的高低等等 。这种信息作为言语信息的补充而存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出生到3岁的婴儿来说,他们还不懂许多道理,他们很容易在情绪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可以说,非言语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父母在家中经常无故发火,常给孩子脸色看,这容易使孩子性格变得胆小、内向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去法庭要求办离婚手续,当时在场的人为这位母亲和怀抱的婴儿同一幅悲痛的表情而感到惊讶 。
婴儿时期已产生憎恨和仇视心理的孩子,长大后变成什么样子,不难想象 。婴儿时期的体验是成年后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的基础 。有关犯罪少年的调查记录表明,大部分犯罪少年是在不幸的家庭环境里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婴儿期 。
根据心理研究结果,人们才知道非言语产生的效果比言语信息大 。据统计,信息的总效果中,音调产生的效果占38%,面部表情占55%,可见这两种非言语信息所起的作用之大 。
据研究,父母离婚后的婴儿情绪上受到扰乱,他们总是使用各种各样的自卫方式来对付父母离婚后的困难场合 。退步就是一种常见的自卫方式 。婴儿用尿湿裤子、减少饮食、发脾气以及烦躁不安来表示他们对新家庭的恐惧和忧虑 。他们想让别人注意到自己的痛苦,以便得到别人的关怀 。
另一种常用的自卫方式是过早地具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生活中,婴儿一面遗忘失去的亲人,一面抛弃自己身上与那位亲人相同的品质 。有人会说:“婴儿能记忆如此深刻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孩子2岁左右就会常问:“妈妈,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呀?”或“爸爸什么时候下班呀?”诸如此类的问题 。
想象也是一种婴儿应付父母离婚后处境的方法 。2岁左右的婴儿能有意识地进行想象了 。他们常幻想去创造生活中自己所喜欢的情景 。例如,一个婴儿幻想他能使母亲回复到离婚前的情况 。当他不能实现这一想象时,他可能会感到内疚、气愤、灰心丧气和自卑 。
另外,离婚家庭的婴儿在托儿所以及日后上幼儿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特殊行为 。如,最典型的行为特征是缺乏创造性游戏的能力 。他们常感到沮丧、忧郁和生气,结果他们变得好强、好吵闹、烦躁不安,他们爱踢、打甚至是常常咬同伴 。
雪过必有霜,家庭缺陷对孩子智力及个性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
教育家说:“今天,你们回家后,要仔细看看孩子的表情 。在孩子的脸上,你们一定会看到自己的生活经历 。”进行婴儿教育,并不一定要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父母感情融洽,家庭温暖,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