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特征

【元青花特征】元青花瓷片的断面上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些特点 。加工质 量 最 好的元青花瓷胎土色为洁白,质量稍次者则带点灰,再次者则泛黄 。这可能和使用的瓷石质量或同麻仓土的配比量或烧成工艺有关 。这里不排除元代时各地窑口不同,所使用的胎土可能不完全相同 。

元青花特征

文章插图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 。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 。
元青花瓷器一般认为有两大类,一类是所谓至正型元青花,一类是以前国内学者提出的延佑型元青花 。后来,通过仪器检测,所谓延佑型元青花采用的是氧化铁为彩绘原料,那就不成其为青花瓷,所以延佑型元青花这个术语近年来就被淘汰了 。
元青花特征

文章插图
元代器物多采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流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 。如果在器物的内壁没有发现指纹和旋纹就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低档仿品 。还有凡是了解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 。“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条刀”仅仅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 。换句话说,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修整内壁 。有些仿制者不了解这点,只是根据图录进行制作,经常画蛇添足修整内壁 。所以看到元青花出现修正内壁那就是仿品.
元青花出现以前,蓝色并不是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这取决于我们农耕民族的色尚,我们崇尚红色和黄 色,红色是生命,黄 色是根本 。蓝色,尤其是青花之蓝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审美中过去从未占有一席之地 。而到元代,整个国家尚白尚蓝,以蓝、白为吉,这为元青花的生长、成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元青花特征

文章插图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
权 威书刊多载言:元青花仅有几百件存世,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丰富的机构,一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有40件;二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 。但是如果你留意市场,虽然每年元青花在拍场出现不是很多,但还是能窥见它们的身影 。如果跟藏家、经销商聊天,他们中很多人也表示曾经经手或者收藏过元青花 。甚至一些铲地皮(行话:活跃在最 底层的古玩贩子)也说曾经与在这种青花瓷有一面之交 。当然,这里已经屏蔽了那些信誓旦旦的国宝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