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动脑筋和孩子一起玩


开动脑筋和孩子一起玩

文章插图


玩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最基本手段 。如果父母能在休闲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并利用玩耍时接触到的事物和材料,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这样,孩子不仅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许多知识和感受经验,而且也避免了因缺少与同伴交往而产生的孤独感 。
对父母来说,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的良好情绪往往会冲淡自己在外因工作等方面原因而造成的不良情绪,也从中体味到童年的回忆和亲子之情,并能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特点,就此更好地引导孩子潜能的发挥 。
但是有些父母,把和孩子一起游戏看成是“陪孩子玩”,孩子是发起者,父母是跟随者,父母要被动地跟着孩子走,自然是一件不太轻松和有趣的事情 。如果把和孩子一起游戏看成“和孩子一起玩”,父母和孩子同在一个游戏的氛围中,一起笑,一起探究游戏中碰到的问题,一起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共同享受和交流其中的乐趣,孩子、父母都乐意 。
那么除了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出去玩,我们海能和孩子做些什么呢?不妨把自己的童心也挖掘出来,想想自己小时候曾经玩过的游戏,还是有很多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 。
1、角色游戏:旧玩具玩出新花样
我们小的时候也曾经和小伙伴们玩“过家家”,当家里的人不够多的时候,可以把“过家家”的游戏稍做改变 。比如,只要父母稍稍用心,被孩子抛至一边的各种旧玩具就可以被重新开发出来,再度吸引幼儿 。角色游戏是把旧玩具派上新用途的一个有效手段 。
例如,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开商店的游戏 。
游戏开始时先分配角色:
一个是顾客,一个是售货员 。角色的分配要采取民主的方法,让孩子自由选择,给孩子自己做出决定的机会 。
接下来把所有的旧玩具都摆出来,同孩子一起整理货架 。整理货架是训练孩子从分类中发展数理思维能力的好机会 。要引导孩子把所有的玩具分门别类地放置在设好的货架上:交通工具类(自行车、小汽车、公共汽车、飞机、轮船等)、兵器类(手枪、坦克等)、娃娃类、炊具类等等 。
货架整理好以后,就开始"买卖"了 。买东西是需要钱的 。当然,钱可用代用品,一些小玩具如小画片、小纸板等,只要孩子能想得出,都可以当钱用 。不过,最好使用真的钱,这样可使孩子对钱币有直观的认识,并从中学习数数、计算和理财 。
在"买卖"的过程中,父母还可不断引导孩子认识颜色、大小,学习归类等 。最后,父母可以与孩子交换角色重复游戏 。游戏结束后,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收拾好 。
像这样的角色游戏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游戏中既使旧玩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又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想像力等思维能力,还加强了亲子沟通 。
2、回归自然:天赐玩具再造神奇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天然玩具,如落叶、树枝、小石块、沙土等等 。同各种人造玩具相比,这些天赐玩具既经济实惠,又更能吸引孩子 。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是天生的能工巧匠 。他们在沙堆上挖隧道、建城堡、造高楼,玩得不亦乐乎,浑身满是泥沙也毫不在意;他们会对一个落在地上的小树枝兴趣盎然,还会因为一堆石子而流连忘返 。在孩子能充分发挥天性的地方,父母需要做的只是:
放开双手
孩子可能比父母更懂得利用天赐的玩具 。这个时候,聪明的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尽情发挥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孩子自由地在玩具中舒展个性 。而不要跟在孩子后面不停地说:"别弄脏衣服!"、"别扎着手指",这样做只能令孩子扫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