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闭症儿童找回自信心 母亲牵头成立慈善机构


为自闭症儿童找回自信心 母亲牵头成立慈善机构

文章插图


儿子出生后到一岁左右被人称之为“神童”,此后不再理人,而在4岁之后被确诊患有儿童自闭症(孤独症) 。从此,母亲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放弃了工作,走上了训练、教育儿子的艰难之路 。不仅如此,这位伟大的母亲还牵头创办了我省唯一一个专门为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提供服务的慈善机构——株洲市家长支援中心,为孤独症儿童找到了新“家” 。
聪明的幼儿突然患了自闭症
昨日,采访人员来到株洲市天元区花园一村11栋404号房采访 。给采访人员开门的是一位36岁的中年妇女,名叫蔡雪梅,房间里还有一个9岁的小孩在独自玩耍 。
蔡女士没有任何忌讳地谈起了她与儿子的情况 。她的小孩姓凌,1995年出生 。小孩出生后各方面很正常,更为惊喜的是,小家伙一个月不到就能发音,两三个月就能与大人讲话 。
八九个月后,每当蔡女士下班回家,小家伙总是关心地说:“妈妈您回来了,换鞋子吧” 。11个月左右,小孩就能跟着电视学唱电视剧主题歌 。当时别人都说这个孩子是个“神童” 。
可是,小孩1岁半之后,情况变了 。蔡女士说,她的小孩1岁半后突然就不喊人了,甚至连“妈妈”都不叫,整天一个人坐在家里发呆,不跟任何小朋友玩,也拒绝和大人交流,对任何人都不感兴趣,只爱玩旋转的东西,人也似乎完全没了思维 。后来,蔡女士带儿子到长沙湘雅精神卫生研究所看病,儿子被确诊患了儿童自闭症 。
医生告诉她,如果不加以训练,她的儿子可能变成一个白痴,但通过一种特殊的训练能够好转 。
艰辛训练促使病情好转
儿童自闭症的病因是世界一大难题,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通过多方打听,蔡女士获悉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对儿童自闭症研究较早,训练方法有效 。于是,她通过电话联系了解到了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开始训练儿子 。
蔡女士说,有一次,儿子想喝水,但她一直不给他倒水,她要儿子自己讲出来 。
一直坚持了50分钟后,当时儿子实在憋不住,才讲了“站起喝水”4个字 。她听到儿子终于能发音时,眼泪夺眶而出,从此坚定了她对小孩进行训练的信心 。
怀着美好的愿望,带着借来的一万多元钱,2000年5月,蔡女士夫妇带着儿子前往北京治疗 。工作人员给小孩作了全面检查,并对小孩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训练 。在此期间,蔡女士也掌握了许多训练方法 。回到株洲后,蔡女士又独自担负起训练儿子的重任 。
2002年,儿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 。蔡女士辞了职,专门在家全身心训练儿子,为儿子上学作准备 。在此期间,蔡女士开始四处联系学校,当时一些小学得知她儿子的情况后,都不愿意接收 。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大坪逸夫小学接收了她的儿子 。
为了让儿子能够融入集体,蔡女士陪学了一年 。在蔡女士和学校的努力下,她的儿子成绩很不错 。采访人员昨日见到了蔡女士的儿子,这位9岁的小男孩除了反应有点慢之外,已经看不出与其他孩子有什么区别 。
牵头成立家长支援中心
2001年,蔡女士与10多个和她一样有相同经历的家庭建立了联系,大家在一起交流,共同想办法训练孩子 。蔡女士还决定创办一个家长支援中心,将自己的经验与有同样孩子的家长分享,让他们少走弯路 。
通过蔡

12
《我的儿子是“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