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炖菜是以酱为主要调味料,酱炖茄子、酱炖泥鳅,吃的就是酱味;另一种炖菜用酱来爆锅,鲶鱼炖茄子,猪肉炖粉条等,给菜肴上色,代替盐调味,借点酱香气 。炖菜多是咸鲜口味的,即使不爆锅,厨师也习惯舀一勺大酱调个味 。
东北炖菜中,酱大骨算是名声远扬,根据骨头位置不同,分为酱脊骨、酱排骨和酱棒骨 。骨头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至熟烂不柴不死,酱香浓厚 。
酱大棒骨有的粗如儿臂,一大盘端上来,哎哎哎别拿筷子了,直接上手放嘴边啃吧 。小姑娘太矜持就别点酱大骨,注意分量别浪费啊 。
(h2)正宗东北大酱是怎么做出来的?东北有两种做法,盘酱和焖酱 。
【为什么东北人爱吃大酱,东北大酱怎么做?】
文章插图
盘酱是满族习惯,在腊月里用苞米面团发酵留作酱引子,来年开春农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是下酱的日子,前一天烀(hū)(东北话,意为少量水煮熟)好大豆磨碎成豆泥,然后把酱引子、豆泥和粗盐、清水一起下缸 。
焖酱则更流行,区别在于不用酱引子 。腊月烀好豆,打成四方的酱块,在温暖的地方悬挂,经过四五个月的发酵长曲霉,在农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把酱块洗去菌毛,和粗盐、清水一起下缸 。选在农历四月是因为其光照、温度和湿度适宜大酱发酵 。
酱下缸后,习俗要用白布蒙上酱缸,四角挂上重物,防尘防虫,雨天要加盖防雨,放在院子朝阳处 。
要入夏时,开始更重要的工作,晒酱和打耙 。用小木耙在酱缸里上下搅动叫做打耙,目的是调节酱的稀稠程度,散去发酵产生的异味,利用太阳热能发酵晒熟,使整缸酱都晒成均匀的酱黄色,各种成分混合均匀 。每天早晚打耙二百下,一个月后,新酱就能吃了 。
有人不喜欢大酱,因为闻着臭,这和酱的发酵过程有关,酱块没发酵好,打耙不到位,都会影响味道,好的酱真的不臭不骗你 。我姥姥下的酱最香了,她走后我就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酱了 。
最后说一下东北大酱和北京黄酱的区别,大酱原料是纯大豆,黄酱的豆酱块里掺了面粉,而晒酱打耙的工序和发酵原理都是一样的,北京酱菜就是用黄酱腌渍的 。
这简单的一缸大酱里,发酵着悠远的东北历史和人文景观,现如今,自家下酱的越来越少,不过东北人吃酱的习惯是丢不掉的 。
- 为什么人的记忆会“失真”
- 为什么我老做同一个梦?
- 为什么人类天生爱八卦
- 6.1米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长颈鹿有多高?
- 为什么宝宝容易缺钙?
- 心理:为什么人们喜欢提建议?
- 为什么年纪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 为什么有些人运气总是那么好?
- 为什么压力会让人发挥失常
- 车厘子为什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