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你们可能拉低了我的智商


不好意思,你们可能拉低了我的智商

文章插图
你做过智商测试吗?你得了多少分?90?120?140?
得分低用不着难过,得分高也用别急着得意,因为你的我的大家的智商,其实很容易就被清零 。
怎么清零的?
接下来给你介绍几个常见的、却特别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决策误区,你就能看见一群聪明鬼,如何轻而易举就能被清零智商 。
不好意思,你们可能拉低了我的智商

文章插图
多数无知
多数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是Katz和Allport创造的术语,它是指在群体中,个人拒绝某种事物,但错误地假设其它人都接受它 。
表现出来的现象即是,某种群体中得到支持的看法和观点,实际上可能是大多数人私底下都是不支持的 。
拿煮鸡蛋举例子 。你和一群人一起煮一筐鸡蛋,你不喜欢全熟蛋,但是你又担心其他人觉得溏心蛋不健康,所以你打算先看看大家都是什么意见 。
这时候有个聪明鬼说话了,他说,“听说国内的鸡蛋都不大健康呢 。”
周围的人纷纷对聪明鬼的说法表示认同,“对的都有很多致病菌”,或者“煮熟了才杀菌”,最后“煮鸡蛋一定要煮熟呢”,你暗自庆幸之前没有提出想要吃溏心蛋的建议,并说,“对,全熟鸡蛋就是安全 。”
于是大家一致地表示了一番对全熟鸡蛋的信赖,并决定要吃全熟的鸡蛋 。
然而实际上,你们所有人,都跟你一样不喜欢全熟鸡蛋 。但没有人提出来这个观点,因为大家也跟你一样认为别人讨厌溏心蛋、喜欢全熟蛋,反而做出了违背每个人意愿的决定 。
要这时是没有人及时地出来说出实话,说不定你们就要吃大家都不喜欢的全熟蛋了 。
不好意思,你们可能拉低了我的智商

文章插图
内群体偏好和错误共识效应
内群体偏好(in-group favoritism),是指比起外群体的人,个体会更喜欢内群体成员 。
因为发现大家都喜欢溏心蛋,你对这个群体的喜欢增加了 。你觉得这是“我们”了,“我们”一群喜欢吃溏心蛋的人聚在一起,煮这一筐鸡蛋 。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来聊一聊天吧 。越聊你看身边的人就越喜欢,觉得“我们”这个群体可真是棒,都是一群聪明蛋 。
这么一想,那不喜欢溏心蛋的那些外群体,可能就有一点问题了 。溏心蛋这么好,被一群这么好的人喜欢,这就说明不喜欢它的人肯定哪里不对劲 。
你觉得不喜欢溏心蛋的人一定都有毛病,这是外群体贬低 。外群体贬低很容易导致错误共识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即你可能会误会,“不喜欢溏心蛋的人都有毛病”这种想法,是普世共识 。
即,你可能会误以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溏心蛋是个高贵的玩意,不喜欢它那就是有毛病 。你也可能会对不喜欢溏心蛋的人充满偏见,认为他们做的事情一无是处 。
看见了吗?你已经一点一点开始变成笨蛋了 。
不好意思,你们可能拉低了我的智商

文章插图
群体极化
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渐渐地你们这个溏心蛋爱好小团体,就有几率变成拜溏心蛋教 。群体极化为拜溏心蛋教的出世提供了心理基础 。
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是指,群体决策可能比个体决策更容易走极端 。即,你和一群人讨论最终我们要怎么煮这筐鸡蛋的时候,最后做出的决定可能会比你自己决定时更加冒险,或者更加保守 。
“我们要吃溏心蛋!”有人会说,“我们把它们煮成溏心蛋!”
“没错!”有人附和,“让不喜欢溏心蛋的人看看溏心蛋有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