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的同胞情,异曲同工的人文观




11月21日清晨,天空飘洒着濛濛细雨,松江区赴台教育参访团一行15人带着对台湾的风俗、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好奇,拉开了为期10天的赴台参访之旅 。
一、行程活动简介
本次参访团由区政协副主席杨云珠同志任团长,原教育局副局长项东方同志任副团长,区托幼办杨永辉同志任秘书长,松江区一级幼儿园的7位园长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为团员一行15人,于11月21日上午从浦东机场登机经香港转机至台北 。
在台期间,我们访问拜会了2所残障福利机构(伊甸基金会、红十字育幼幼稚园)和3所幼稚园(兴雅附幼、宜兰附幼、慈济大学附幼) 。从台北市出发,我们沿着海岸线历经了台中、高雄、台南、知本、阿里山、嘉义、宜兰、垦丁等近十个城市 。
一路上,秀丽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宜人的气温令我们心旷神怡、台湾同胞的热情招待如丝丝暖流使我们铭记在心 。从整体而言,台湾的城市环境好,干净卫生;交通秩序好,文明礼貌 。
二、考察若干感想
为期十天的考察活动,让我们对台湾的文化氛围、残障人士福利事业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以下就我们在台期间的感受以及重点参访的两项内容做简单总结:
(一)社会救助的机制不同,但工作目的相似 。
我们到台湾的第一天,就去台北市的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进行参观访问 。该会由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轮椅作家——刘侠女士(杏林子)始创于二十一年前,她捐出多年稿费,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造了这个属于身心障碍朋友的“伊甸园” 。
二十一年来,总共有超过四十万多个身心障碍者及其家庭接受了“伊甸”的服务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自成立之初即非常关心视障者的生涯,二十多年来,陆续以音乐、按摩、广播、活动、职业训练、就业服务等与视障者产生联系,九六年正式以“视障服务中心”为视障者提供重建服务,已办理二十余职业训练班,训练200余名视障学员,使这些身体障碍人士也能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 。
在参观中,我们看到有近二十个员工熟练而认真的整理着各种资料 。询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并不是“伊甸”的正式职工,而是利用休息时间无偿为“伊甸”服务的志愿者 。目前,在“伊甸”工作的人员中,一大半都是以志愿者 。
我们在实施扶持残障人士的各项工作时,从目标和做法上来说,与台湾基本一致,也是以康复治疗、就业培训和技能训练为主的,对一些重症患者则会提供终生的保障措施 。在社会资源的利用上,也经常会开展如“蓝天下的至爱”“一日捐”“帮困助学”等主题的献爱心活动,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所不同的是,我们的社会福利机构基本是政府机构,由企业或私人自主发起的、形成规范机构的并不多 。在台湾,保护、扶持残障人士的意识,已经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自主的氛围 。因此,他们的残障人士福利机构均以个人名义发起,然后,再由他们向社会发出倡议,引领全社会都来关爱和帮助残障人士 。在每个福利机构的捐赠记录册上,都留下了无数爱心人士的捐赠记录 。
既有经费上的支持,也有各种实物的支持 。能力有大小,爱心却无限 。社会各界人士自愿为残障人士福利事业提供服务的意识,已经蔚然成风 。
我们想,如何有效的挖掘、发挥和运用多种社会资源,使自觉关爱残障人士的意识成为每个公民的自主行为,这应是我们在开展社会福利事业工作中需要突破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