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鉴别钧瓷呢?

2007年 , 在中国嘉德春拍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上拍的古钧瓷、仿古钧瓷类拍品仅三件 , 只成 交一件 , 仅占该专场总成 交额的0.27% 。直到2009年 , 内地拍卖市场才开始关注到钧瓷 , 在河南本土公司主办的一场“中国钧瓷首届专场拍卖会”上 , 古代和当代的钧瓷一起被推上了拍卖场 , 由此也引起了国内藏家对钧瓷的审美机制、估价体系和营销模式的关注 。据统计 , 2008年至2015年 , 古钧瓷市场走势虽稳中有升 , 共上拍1661件 , 成 交609件 , 成 交额达3.02亿元 , 但成 交率仅为36.7% 。而早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 , 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就拍出了约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由此可见 , 在陶瓷类艺术品投资圈内部 , 投资者多倾向于把资金投入到青花、彩瓷、明清官窑等品类 , 这是造成古钧瓷艺术市场“冷”状态的一大环境原因 。

如何有效地鉴别钧瓷呢?

文章插图
关于钧窑开始烧造年限 , 目前学术界认识也不一致 。如余断明、杨寅宗主编的《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中称“钧窑创烧于北宋 , 盛于北宋晚期 , 金元时继续烧造 , 到宣德年间还奉命烧造酒缸、瓶、罐等器” 。而李泽奉、刘如仲主编的《陶瓷器鉴赏与收藏》中则称“钧窑烧造始于唐 , 北宋晚期窑业鼎盛 , 金元时继续烧造” 。从实际情况看 , 钧窑烧造瓷器的终止年限并不容易确定 , 因为严格讲钧窑包括所有烧造钧瓷的“钧窑系” , 这一系统之广 , 范围之大 , 成为确定其终止烧瓷时间的最 大障碍 。但起始烧造钧瓷的时间 , 应该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时限 。据悉 , 学界在界定钧瓷的起始烧造年限如果没有绝 对准确的考古调查证明 , 应该说明是推论或推想 , 这样比较客观 , 也不会给以史学定论 , 相反可以激发人们进一步探索考证的兴趣 。
“家有万贯 , 不如钧瓷一件” , 真是因为钧瓷的珍贵稀有 , 以至于连古官钧的残瓷碎片都成为古玩收藏家追逐之珍品 , 甚至达到“一片钧瓷一片金”的高价 。以下五件钧窑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
如何有效地鉴别钧瓷呢?

文章插图
钧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 禹州战国时为韩国之都 , 名阳翟 , 北宋、金时曾置钧州 , 故窑以地命名 , 在明神宗时为了避讳皇帝朱翊钧名讳“钧州”改为“禹州” 。钧瓷创烧于唐 , 兴盛于北宋 ,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 , 钧窑停烧过一段时间 , 到了金、元时期又开始复烧 。
钧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 为宋元时期北方瓷窑 , 为宋五大名窑之一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 )古属钧州 , 故名 。因以钧瓷钧窑着称于世 , 属北方青瓷系统 。创始于唐 , 兴盛于北宋 , 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
如何有效地鉴别钧瓷呢?

文章插图
过去古玩商人中流行一句行话:“钧窑不带红 , 一辈子要受穷 。”说明当时钧窑文物中 , 没有红斑者 , 价格远远低于带红斑的 。其实评论钧窑瓷器的价值 , 并不能单纯以釉色定论 , 红釉固然难烧 , 又是钧窑首 次大批生产 , 其斑斓的红斑也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但没有红斑的 ,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月白釉出戟尊、月白釉匜等 , 虽没有红斑 , 但造型庄重 , 做工精细 , 仍不失为国宝级的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