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识字 如何教学龄前儿童识字


学龄前儿童识字 如何教学龄前儿童识字

文章插图
让孩子在进校门前认得更多的字是很多家长的迫切愿望,所以很多识字班也应运而生 。识字班确实可以让孩子提前多认几个字,但家长迫切的心情往往容易让未进校门的孩子对认字乃至课堂式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博主儿子认字的过程 。博主的儿子今年9岁,他在4岁的时候,已基本可以独立阅读象《小熊维尼》、《幼儿画报》这样的儿童杂志;5岁的时候可以在《北京晚报》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8岁的时候阅读《亮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样的完全版书籍 。但他在学前没有上过一堂识字课,家里也没有对他进行过专门的识字训练 。
看上去,他简直是无师自通 。
但正是他看上去的无师自通,反映了识字对儿童来说最本质的过程:带着兴趣将字的“音——形——意”在儿童头脑中反复对照,建立关联,完成认识 。
第一步:字是图片,每一个字就是一幅图
记得儿子1岁多的时候,那是个周末的早上晨,突然从卧室里传来儿子奶气而响亮的声音:“一天,大鸟姐姐 。。。。。”我跑过去一看,儿子坐在地板上,阳光洒在他身上,小不点儿的手上打开拿着麦当劳赠送的故事小册子 。他嘴里振振有词,而且内容与书上分毫不差 。惊喜之余再仔细看,博主发现书是倒着的,儿子是把书上的故事背下来了 。
其实,孩子在这个阶段是把字当图来认的 。我们虽然没有专门教他认字,但跟他有关系的字,都会特别指给他看 。比如他经常咳嗽,喝的药水是“息可宁” 。就在准备药的时候,把包装上的字一个一个指给他读 。这样,他在无意间认识了一些最简单的字,比如:大、宁 。(这个阶段推荐《婴儿画报》)
如何判断孩子真得认识了这些字呢?一定是在脱离了日常看到这个字的环境,在另一本书里,或在路边的广告招牌上能认出来时,才是真的认识了 。
第二步:字组成了故事
这是一个较长的识字准备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故事书,有耐心地给孩子读故事,并逐步引导孩子自己读故事 。
所谓合适的故事书,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 。孩子非常喜欢;二 。印刷清晰,字很大 。儿童教育兴趣是基础,所以要孩子喜欢 。印刷质量和较大的字既可以保护孩子的眼睛,又便于儿童对字形做记忆 。
我们当时选了《小熊维尼》这本杂志,由于儿子非常喜欢杂志里的故事,他会要求大人一遍遍地读故事,一个故事要读十几遍 。十几遍下来,孩子早就可以背诵故事了 。在这十几遍的过程中,孩子也将字形和发音联系在一起,并认识了一部分字 。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家长不用上来就用手指着每个字,但后面几遍一定要让用手指着每个字,让孩子对读音和字形建立关联(所以字大很重要) 。
在孩子积累了一些识字数量后,我们开始在孩子要求给他读已熟悉的故事时,采用孩子和大人交替各读一段的方式,这样儿子就逐步积累起自己阅读的习惯 。
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象《小熊维尼》、《幼儿画报》这样的杂志,都有主题角色、固定的故事场景,所涉及的角色、场景在每一期里都有重复,也就会使一些字的出现频率很高 。形成不同的故事相同的字,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些重复率高的字 。这样即使孩子换一期杂志看不同的故事,依然可以见到熟悉的字,对陌生字可以做到逐步补充,在这一点上,连贯的杂志比书的作用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