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磕碰后该如何处理?家长态度直接影响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磕碰后该如何处理?家长态度直接影响孩子!

文章插图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还没培养全面,尤其是在幼儿园这样特殊的大环境中,幼儿在玩耍中难免会发生磕碰,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提及发生在幼儿园的磕碰事件,在老师告知情况后,多数家长言语间都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并且尊重老师 。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理解、都好说话,当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不少家长的情绪又会很激动,觉得孩子磕碰就是你老师的责任没看好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 。家长可曾想过这样的处理方式,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后果?那么孩子在幼儿园磕碰后家长该如何处理呢?
家长放大孩子在幼儿园的磕伤会产生什么后果?
1、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幼儿园时期的孩子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还不够完善,因此,经常会有跌倒和碰伤的现象发生 。如果孩子一旦磕到碰到,家长就去幼儿园找老师追究责任,孩子在无形中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我受伤是因为别人的错,别人要为此负责任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对逆境、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不小心跌倒了,要让他自己站起来,让他知道走路时要小心,如果不小心,还会跌倒 。引导孩子学会积极的思维方式——凡事主动自己承担责任,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
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人生不仅有“阳光雨露”,也会有“风风雨雨” 。随着孩子的长大,逐步让他自己学会承担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成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
2、孩子对父母依赖性强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小男孩,喜欢争强好胜,在一起玩就一定会有发生争执的时候,这时发生磕碰就在所难免 。大多数时候,孩子之间的争端都不是什么大事情,反而是家长的小题大做容易将矛盾激化 。
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在纠纷中可以提高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坚强的意志 。
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争端,正是孩子学会协调关系,解决冲突的机会 。如果家长和老师过早干预孩子间的冲突,反而让孩子越来越依赖成人的保护,永远学不会和别人沟通协调的方法,从而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 。
3、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磕伤后,家长的过分担忧,会让孩子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就会刻意地去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适当的锻炼有利于增强孩子骨骼的强韧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可是因为家长的过分关注和叮嘱,孩子有可能不敢再有大动作的出现,因此孩子变得胆怯,束手束脚,不再敢于探索未知,逐渐变得不爱动,导致体质下降 。
另外,孩子们的友谊是在玩耍跑跳中获得的,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安全,会让孩子失去与同伴沟通的机会和玩耍的乐趣,这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性格培养伤害极其之大 。
(下一页: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磕碰现象?)
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磕碰现象?
1、不过度紧张
孩子身上小的淤青、擦伤、磕伤等,并不会对孩子带来伤害 。如果孩子本身自己并无心理上的影响,家长只需要对孩子的伤口进行医护处理即可,甚至没有追究原因的必要 。这对孩子来讲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孩子自己会总结为什么受伤,并避免再次受伤 。
2、积极沟通,大事化小
如果孩子的磕伤有些严重,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是家长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与孩子和幼儿园老师及时沟通,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如果是幼儿园的责任,且园方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圆满解决;如果是自家孩子的责任,则配合园方将后续事情处理好,同时教育孩子学会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