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的年代


样板戏的年代

文章插图
我女儿今年只有6岁,却很有些艺术天赋,唱歌、跳舞都挺好,还喜欢看戏 。上周日,我带她到颐和园去玩,在苏州街租了两套古装照相,嘿,这个小人象模象样地摆出格格、小姐的姿式,引得游人纷纷驻足欣赏,还有些人给她拍照,与她合影,让我这当妈的也颇感自豪,心说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呀 。
虽说我的童年没赶上有电视剧、卡通片,没有现在这么多娱乐形式,但我的童年同样充满了欢乐 。我是在八个样板戏弦律声中长大的,那时的样板戏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会呀,虽说文艺形式少得可怜,可我们孩子们并不觉得 。我们比现在的孩子们自由得多,白天大人们上班去了,就把小孩子扔家,由大孩子带着,那时的平房大院里谁家没有三四个孩子,揍到一起少说也有二三十个 。
我是院内少有的几个上过幼儿园的孩子,跟老师学了些唱歌、跳舞的本事,也许算是有点天赋,我跳起舞来总比小朋友的动作漂亮,下腰、劈叉全行,还时不时地自创一些动作 。所以老师爱,妈妈宠,小伙伴们也喜欢 。大院里最常玩的就是表演样板戏,小伙伴们常推举我演女主角,象吴晴华、白毛女、小常宝、阿庆嫂……,其实,我们所谓的表演不过就是照着小人书中的人物剧照,比划出各种人物造型,再配以嘴中“噔噔噔”、“哒哒哒”的音乐,有些人物动作简单,平地比划一下就行了,有些复杂的,就要在大孩子的指挥下,蹬凳子,上桌子地操练,如《红色娘子军》中有一场老四和狗腿子们追赶吴晴华的造型,要象叠罗汉似地上下三层摆出各种姿式,男孩们就跪地下的跪地下,上桌子的上桌子,你架我,我扶你地摆好姿式“亮相”,结果,最上面演“老四”小伙伴一脚踩空,把下面的人全砸爬下了,我们就笑呀、闹呀,滚作了一团 。
一次为演白毛女,我将爸爸的已布满大窟窿小眼睛的白汗布背心翻出来,用剪子将底边和袖口剪成一条一条的穿在身上,又用红纷笔,在上面划上一道道血印,小伙伴们都夸我特象白毛女 。当我兴高采烈地穿着这件衣服回家时,没想到,妈妈一把就将衣服从我身上拽了下去,用手捧着,心痛地骂我:“没见过你这样的败家子” 。气得妈妈好几天都不理我 。
【样板戏的年代】那时的家长脾气似乎比现在的家长大,打孩子是常有的事,爸爸们大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家长作风,我父亲可是个难得的大男孩 。经常和我们摸爬滚打到一起,妈妈管这叫“狗撕皮”,说我们大人不象大人,孩子不象孩子 。
一次趁妈妈到院子里去做饭,爸爸提议,我们一起玩《红灯记》“就义”一场,立即得到了我和弟弟的欢呼响应,于是,爸爸将一块毛巾包在弟弟的头上,让他扮演李奶奶,并一把将他抱到双人床上,我站在床里边当李铁梅,爸爸则站在床下扮演李玉和,那年我7岁,弟弟4岁,就这样我和爸爸一边一个搀着小李奶奶,嘴里哼着《国际歌》,一步一顿地,极其认真地从床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再回来,直到妈妈进来见了,笑弯了腰 。
现在爸爸已过早的离我们而去,但每回想到过去的这一幕,心中总涌起对父亲的无限感念之情 。尽管我们过去生活贫困,我们儿时的玩具极度贫乏,但我总隐隐觉得我们童年比现在的孩子们快乐,一次我的女儿问我小时候玩什么,我告诉她:“玩打仗,顺着几条胡同的疯跑,放风筝、刻剪纸,男孩子拍三角,女孩子玩‘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