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偏见」最糟的还没来


「消极偏见」最糟的还没来

文章插图
一个老笑话是这样说的:一个孩子向他妈妈抱怨某事 。“别抱怨了,”母亲说,“事情可能会更糟 。”他就不再抱怨,事情则变得更糟了 。
事情往往会这样发展,更糟的是,由于热力学的第二定律,自然向无序的倾斜和墨菲定律会告诉你 。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负面事件肯定会发生并留下痕迹,也难怪我们一直处于戒备状态 。
心理学家们把人类记录消极事件的倾向称为“消极偏见” 。正如心理学家里克汉森(Rick Hanson)所指出的,“头脑就像魔术贴一样代表负面体验,而特富龙则代表正面体验 。”
这个原因是人类进化的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危险的环境中,就像我们的祖先一样,那么对潜在威胁的过度警惕是适应性的,因为错过这样一个威胁(我没看到捕食者来)的代价要大于虚惊一场的代价(我原以为是捕食者,但事实并非如此) 。
现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确实与我们祖先的环境大不相同 。总的来说,世界比历史上安全得多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存在的、迫在眉睫的致命威胁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 。但是,虽然环境和文化的变化可能很快,但生物和基因的变化往往需要时间 。因此,消极的旧倾向仍然存在,是为了处理这种旧的偏见,我们被建议变得更加有意识和有意识地注意、庆祝和承认积极的事件,以便“训练我们的神经元”注意到积极的一面 。
这个建议是有用的,但也是不完整的 。因为人是复杂的,这个“消极”的故事往往忽略的是,尽管我们的短期注意力偏向消极,但我们的长期记忆却果断地偏向另一个方向 。
思想实验
快速写下五种食物和五个人的名字 。
现在,看看你写的纸 。我敢打赌你写的名字是你喜欢的人和食物 。
这是为什么呢?
部分原因与心理学家所称的“波利安娜原则(Pollyanna Principle)”有关,该原则指的是我们倾向于更准确地记住令人愉快的项目而不是令人不愉快的项目,关注积极的方面,并在谈话中使用更多积极的词汇 。
事实上,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存在着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积极认知偏见 。
例如,大多数人都说自己很幸福而不是不开心 。
人们倾向于在生活中报告更多的积极事件而不是消极事件,部分原因是我们寻求积极事件并试图避免消极事件;部分原因是消极影响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大多数人对未来的期望也都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
一般来说,人类倾向于在新的情况下(和人们)期待积极的结果,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在大多数积极的特质上比平均水平好,语言本身普遍偏向于积极的术语 。
研究还表明,存在一种普遍的自我服务归因偏向,通过这种偏向,人们对积极事件的归因比消极事件的归因更为内在、稳定和全面 。
例如,如果我在考试中得了A,我可能会把它归因于我的技能(内部),相信我擅长考试(稳定),相信我会在不同类型的考试(全球)中保持这样的状态 。如果我得了F,我会倾向于把它归因于运气不好或者糟糕的老师(外部),假设我能做得更好(不稳定),并且相信这是一次性的侥幸,而不是持久的模式(具体) 。换句话说,我们倾向于相信我们的成功取决于我们,而我们的失败是偶然的 。因此,我们的自我意识偏向积极的方向 。
虽然我们的消极偏见有助于通过保护我们免受伤害而起到“发挥防御”的作用,积极偏见有助于我们“发挥进攻”的作用,探索新的视野,扩大我们的知识和范围 。积极的期望往往会积极地影响我们的努力,从而影响结果 。这就是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