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大事件性教育教材


暴走大事件性教育教材

文章插图
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
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 。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
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 。
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
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 。读懂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 。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验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
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 。但这样一来,也无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其它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但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
教师要忠实教材、激活教材、调适教材、创生教材 。
对于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来讲,我觉得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1、深刻理解编者意图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新意 。
2、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 。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 。
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一课时,我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一个例题和几个孤零零的习题进行了巧妙组织,形成了""首战成功"我能行""题目大变脸""挑战自我"四个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信心不断增强 。
3、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