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量稀 少的 “汝瓷”

汝窑因稀而贵,真品难得一见 。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8位竞拍者15分钟的较量,34次叫价后,最终以2.786亿港元的天价成 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 。

存世量稀 少的 “汝瓷”

文章插图
汝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既有造型秀丽,作工精美,工艺精湛,技艺卓绝之特点,又有青色淡雅,蕴润如玉,釉层匀净,宝光内润之特征,还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艺术风格,超凡的工艺技术,含蓄的时尚美学等,特别釉内掺玛瑙未,形成特殊的色泽和纹路,釉层光亮蕴润,器表开片密布,胎坚细密,呈香灰色,碗、盘器皿全部满釉裹足烧造 。由于釉内掺玛瑙未,开片一般呈现鱼鳞状,釉内有稀疏的气泡,在其周围出现珍珠状的亮点,正是玛瑙的结晶体,正好形成寥若晨星的美景奇观,犹如晨日出海,或谓长虹悬挂,有似春光满地,又如夕阳晚霞 。各种奇观闪现,均构成汝瓷特有的艺术魅力 。
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窑胎是用高铝粘土配制而成,其(Al2 O3)含量介于27~31%之间,助熔剂(CaO+MgO+k2O+Na2O)含量在2.6~4.9%之间,象这样的高铝质胎,其烧成温度至少要达到1300才能使胎完全致密化 。但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判断,大多数汝官窑的烧成温度只有1150—1220,少数有明显流釉现象的产品可达到1250 。由于实际烧成温度比较低,所以大部分汝窑的胎都没有完全致密化,即使有些釉已过烧的碎片,其胎中仍含有较多的空洞和一定量的开口气孔,胎的断面也没有出现玻璃光泽,说明没有完全致密化 。
存世量稀 少的 “汝瓷”

文章插图
所谓“群窑之冠”,汝窑瓷器自北宋诞生以来,九百余年,独步天下,冠绝古今,无数人慕情与此 。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界及藏界对清凉寺汝窑面貌的认知经历了清晰-模糊-重建-新发现的几个阶段 。
五大名窑”即“汝(河南宝丰),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官(河南开封),定(河北曲阳) 。其中汝、官、哥都是以青釉著称,定窑为白瓷釉刻花,只有钧窑是红釉 。汝窑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鲁山段店等地多处 。汝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的美誉 。历代汝窑的瓷器是专门为皇 室使用的,其制作水准很高,所以每一件汝窑都是不 可 多 得的艺术珍品 。
【存世量稀 少的 “汝瓷”】
存世量稀 少的 “汝瓷”

文章插图
汝窑,这两年犹如茶器市场的一场海啸,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得而幸之 。可以说,汝窑是台 湾文创概念在中国大陆最成功的一次营销,也带动了茶器市场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对此我深感佩服,但汝窑市场光鲜亮丽背后的真 相,却令人触目惊心 。
鱼子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有片状泛黄有异于汝瓷天青釉面的色块 。对鱼子纹的解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釉面细小的开片细若鱼子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写道:”汝窑在河南汝州,北宋时所创设也 。土脉细润,如铜体,有厚薄,汁水莹润 。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者……” 。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但我觉得用蝉翼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 。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有点夸张 。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仅此而已,我甚至觉得,这是汝瓷的缺陷 。不过对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有铜骨无纹者 。所以,鱼子纹是汝瓷的非典型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