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十足的元青花!

上世纪60年代初 , 国内专家开始关注元青花 , 这也正是河北省博物馆现藏青花釉里红盖罐等元青花出土的前后 。同时出土六件 , 不仅器物完整 , 而且质量也极精致 。特别是青花釉里红盖罐更是稀见的文物 , 造型雄浑 , 纹饰多样 , 莹亮的红色与湛蓝的青花交相辉映 , 集彩绘、镂雕、贴塑、青花、釉里红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身 , 是元青花中的顶 级国宝 , 素有“青花王”的美誉 。青花釉里红盖罐出土了一对 , 罐盖完整的一件由当时的河北省博物馆收藏 , 另一件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

品味十足的元青花!

文章插图
铁锈斑一定是下沉 , 深入胎骨 , 决不是用手抚摸 , 还能感觉到是往外突出的 , 用放大镜观看铁锈斑 , 一定有流淌纹 , 由此元青花铁锈斑在放大镜中 , 是形成很自然的网状纹 。
青花瓷器基本上都是露胎(极少裹足盘和杯除外) , 一般情况下 , 传世器相当有限 , 基本都是出土器或海捞器 。由于700多年的岁月侵蚀 , 鉴别元青花瓷器最重要的是胎相和釉子必须要开门 。传世有旧相(老皮壳包浆) , 出土胎相有各类土皮子(出土特征的老皮壳):生坑有生相 , 熟坑有熟相 , 水坑有水沁相 , 泥坑有泥相 , 墓坑有葬气相 , 窖坑有窖相 , 窑址有窑相 , 海捞有盐蚀相等等 。针对各个坑口判定胎体是否具备自然老化胎相(皮壳)特征 。
品味十足的元青花!

文章插图
在元青花的故乡中国却受到了令人尴尬的冷落与漠视 。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动乱、文化窒息 , 没有人有兴趣、有条件去做这方面的研究 , 加上古董藏家主要是那些对元朝素存敌意的清朝遗老遗少 , 他们从心理上就排斥元代器物 , 谁还会掏钱去买它?没有买家 , 就算元青花貌若天仙 , 自然也难以吊起唯利是图的古董商们的胃口 。中国人对元青花置若罔闻的态度 , 被一些外国学者理解为是对霍布逊理论的否定 。于是 , 元青花第 一次浪潮迅速溃退 , 终成昙花一现 。
许明细致讲解了伊朗馆藏元青花及仿品的微观图像 , 从微观、出土特征、画风、馆藏对比、市场规律等对元青花进行真伪辨别 , 还对元青花机检、窑址、文化来源、用途等争议问题与藏家进行探讨 。“我几乎对全国的窑址出土的瓷器都看过、调查过 。”李辉柄作为资深的陶瓷专家 , 他坦言自己一开始也把许多收藏家的很多藏品“枪毙”了 , 后来在广东的一次墓 考察 , 他亲眼目睹了出土瓷器的真实性 , “从此我的观点转变了” 。
品味十足的元青花!

文章插图
元青花上的菱形饰带画于盘的口沿或作瓶罐纹饰的间隔 。圆口大盘一段用菱形饰带装饰边沿 。每一单体为两个菱形套叠 , 有的在其间填青 。内菱形中 心和四边各有一点 。
【品味十足的元青花!】“瓷器之成 , 窑火是赖” 。如果说窑制为瓷器烧造准备了空间硬件 , 那窑温便是至关重要的软件 。窑温对元青花瓷器的烧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了检测窑温和烧制效果 , 古人发明了“火照”(即瓷窑炉膛内火候、温度的照子或标样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