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必须具备的3项基本能力

又是一年开学到,就新生入校对于周围的环境总是会有些许陌生,需要时间来适应 。更别说天天呆在妈妈身边的的宝宝,突然之间把他们“送”至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还要懂得自己照顾好自己,那对于孩子来说,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难度 。
但3-6岁对孩子来说是发育的黄金期,因为潜能的挖掘和培养是需要环境熏陶、时间积累的,而且成效也是缓慢的,这也导致我们一些家长的“短 视”,避重就轻,忽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其实,只要教之得法,并能向幼儿园有经验的老师或专家取经,掌握教育“妙招”,则能让家长的育儿方法更科学、系统、事半功倍 。
1.衣食住行:模拟情境 让孩子学会“提要求”
教子难题:“宝宝,今天多喝点水,多吃点饭!”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总能听到家长这样细心的叮咛 。然而让家长不解的是,孩子回到家后,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叮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

宝宝入园必须具备的3项基本能力

文章插图
专家妙招:学会用“情境式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是不同的 。孩子没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是因为他们还不 具备将父母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的能力,还不能掌握向老师主动提出请求的方法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教会孩子在具体环境中模仿如何去做 。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模拟在幼儿园吃午饭的场景,然后告诉孩子,如果你没吃饱,就可以举手说:“老师,我想再吃一点饭!
孩子在幼儿园里“拉裤子”,往往也是家长没有运用“情境式教育”导致的 。有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幼儿园里“拉裤子”,还故意将孩子大便的时间调整到晚上 。家长这种“宁可我帮孩子做,也不能让孩子自己做”的想法不可取 。
这不仅打乱了孩子的生物钟,而且还严重干扰了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其实,家长只需要掌握情景式教育,设定问题情境,就能很容易地帮助孩子解决这些小问题 。家长应该意识到,帮助孩子提高照顾自己衣食住行的能力,对3~6岁孩子来说,是生存、生活能力的基础 。
2.交往能力:细心“诊断” 科学帮助 耐心等待
教子难题:“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根本不说话,他时时刻刻抱着玩具熊,总是孤零零一个人呆着,真愁死人了!”“孩子特别‘独’,自己的玩具不给别人玩,还抢人家东西!”孩子入园后,交际能力方面的问题不断出现,“在家千日好,上幼儿园总有难题”成了多数家长的感慨 。
专家妙招:试试“诊断式教育”
在家里的时候,所有的大人围着孩子转,孩子在人际方面的问题不突出;上幼儿园后,随着跟同龄人交往增多,问题就呈现出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像医生一样“诊断”孩子的“病因”,与老师及时沟通,合力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归因为“咱的孩子就不喜欢上幼儿园”甚至干脆退园 。
那些“不说话”的案例实际上是往往因为孩子新转到一个幼儿园后出现自卑、孤独和不安全感 。应根据这些个案进行针对性地引导,如: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家长和老师可以“故意”不关注孩子“不说话”的现象,让他从“听”开始,然后变为“跟着老师思维走”,再到他突然有一天情不自禁回答老师的提问,接着,老师可以鼓励他每天为小朋友讲故事,成为受小朋友喜欢的“故事大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