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可贵的“秩序”


孩子身上可贵的“秩序”

文章插图
作者:isabelle101
【孩子身上可贵的“秩序”】早晨起床,明媚的阳光洒了一地,非常温暖舒适的感觉,心情也跟着异常的明朗 。吃完饭,小姨带着芊芊和小朋友出去玩.妈妈一个人在家,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了 。打开蒙特梭里《童年的秘密》,翻到有关“秩序”一节 。书里说:
“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读完这段文字,深有同感!!妈妈早就观察到芊芊这种对秩序的敏感了,只是当时有点茫然 。
有很多例子可以为证,比如:
1、芊芊捡东西
在两餐中间,有时给芊芊吃一些小饼干,或者在正餐时给芊芊自己拿着吃馒头 。不管吃饼干还是馒头,总会掉旁边一些渣,这时芊芊不管正在干什么,也不管这些渣掉在那里,都会非常认真地捡起来,然后放到嘴里吃,吃完这些渣才会再咬手里拿着的食品 。阿姨经常感叹说:“芊芊怎么那么节约啊?”
以我们成人的理解,手里还有一块大的,先吃完了,如果不够了,再捡掉了的渣吃 。可芊芊不这样,而是首先把渣捡起来吃,那怕是特别小的一点,小家伙也能看到,非捡起来不可 。再然后吃大的一块,如果吃不掉,就交给妈妈 。
我当时也有些困惑,感觉现在孩子是追求完美敏感期吧,好像也不是,小姨每次都跟芊芊说,不吃掉下的,脏啊 。可妈妈都制止了,感觉芊芊应该有他的道理 。现在看来,可能就是在追求一种秩序!一种吃东西的先后秩序!!先咬的先吃,即使掉了也给捡起来吃!!妈妈很庆幸当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的阻止芊芊 。
2、芊芊盖盖子
芊芊有一段时间对笔特别感兴趣,与其说是对笔,不如说是对盖盖 。比如用笔写完以后,一定要把笔帽盖上 。如果自己完不成,就大哭大闹 。如果妈妈忘了,准备把笔放一边,芊芊就一定会指着笔帽让妈妈盖 。只有妈妈盖上了,芊芊才会心满意足地做别的事情去 。
还有喝奶后,只要看到瓶盖,就一定要自己或者妈妈把瓶盖盖上 。再有,洗完脸擦油后,擦脸油的盖子,各种瓶子的盖子,芊芊只要看到恢复原状的盖子,就一定比比划划地监督妈妈做好 。妈妈当时有些疑惑,这麽小的孩子会对归位有这麽强烈的要求吗?严格来说,好像还不是归位,因为好多玩具芊芊都不知道归位处理啊 。但疑问归疑问,每当这个时侯,妈妈都会很骄傲地听从芊芊的吩咐,让芊芊自己或妈妈盖上各种盖子 。
现在再想这件事,应该是秩序,是很直观的秩序,笔帽摘了要盖,瓶子打开要盖 。而且这个秩序在芊芊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不这样做就好像没有完成任务,做了才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说不出的满足呢 。
3、很多日常习惯
芊芊的饼干一般来说,有固定地方放置 。所以每当说要吃饼干,芊芊便会指向那个方位 。芊芊掉了东西,一定要捡起来,好像不捡起来就没有完成 。妈妈很多平时放东西的位置芊芊都能记住,并且在没做将做的时侯芊芊会提前一步指出 。又比如,早晨小姨坐在床边和芊芊玩耍,妈妈让小姨帮忙拿一下眼镜,小姨在床边拿了,芊芊看在眼里,还没等小姨递给妈妈呢,芊芊便对着妈妈说,“谢谢” 。
妈妈和小姨都乐了,芊芊是在告诉妈妈,小姨帮妈妈拿了东西,妈妈应该说声“谢谢”,于是妈妈赶紧说:谢谢 。芊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时侯在芊芊心里,秩序感是非常强烈的,满足了很幸福,没有满足就心里放不下 。妈妈值得庆幸的是,芊芊很少因为什么愿望没有满足而大哭大闹,在妈妈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妈妈总是尽力满足她,所以芊芊脸上明媚的时侯也便特别多,很少有难配合的时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