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落后者的宿命( 二 )


此后,中国台湾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在第三次行业衰退期内,达光电、奇美电子、广辉电子等6家台湾企业利用日本企业释放出的技术资源,成功进入行业 。
此后在2001~2003年间的产业衰退期,台湾企业再次利用“反周期投资”战略,夺取了新的产业主导地位 。
二、京东方后来居上
2001~2003年间的产业衰退期也带给了京东方进入机会 。
在前一轮的产业衰退期,韩国现代集团的液晶显示器业务(HYDIS公司)因负债过重无法支撑,京东方抓住了这个机会,收购了HYDIS的生产线和全部技术 。
随后京东方利用HYDIS的技术资源,建设了5代线,并于2005年10月开始量产 。
同韩国、台湾企业初次反周期进入行业一样,京东方也经历了巨额亏损 。这条线的主打产品17英寸显示屏,其市场价格在动工建线时是每片300美元,但到量产时,已经跌到了150美元 。京东方全年亏损近16亿元 。
由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新一轮产业衰退期持续到2011年 。
在这一液晶周期衰退阶段,京东方继续反周期投资 。而由于液晶生产线本身就投资巨大,再加上此次周期持续时间长,京东方的资金缺口在中国工业史上前所未见 。
在《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一书中,作者认为:“京东方已经不可能通过纯粹的资本市场来为扩张融资;完全依靠银行贷款也不可能;在奉行’退出竞争性领域’政策的国家,也没有可以进行这种投资的体制安排 。事实上,建设TFT-LCD生产线所需的投资规模不仅是中国到那时为止从未经历过的,甚至政策圈内对如何发展这种工业的思考都很少见” 。
因此如此规模的投资,无法离开政府的扶持 。
事实上,在2003年建设5代线时,京东方就通过北京市政府国资委下属的北京市高院投资公司获得了28亿的借款,此后北京市政府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收回了这笔投资 。
这一经验为京东方展现了一条融资新出路:向政府或者特定的战略投资者增发股票以获得足够的资本金 。
恰逢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推出了刺激经济的4万亿计划,并大力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出《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在这一规划中,“新兴显示器件”被列入支持范围 。同时很多中西部城市为了城市发展也在力图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
2008年,为了吸引京东方落户合肥市政府承诺出资60亿元用于京东方6代线的建设,最终出资30亿元,占总融资的1/3 。
此后,京东方又通过类似的方式在北京建设了高世代线8.5代线 。
在那次的超长衰退周期中,三星、LG、友达、奇美、夏普等业内所有企业都在亏损 。在承受长期亏损的“反周期投资”后,2012年,京东方在经历了连续四年营业性亏损后,以四条生产线的满产满销实现了主营业务的盈利 。
虽然此后行业的周期波动仍然剧烈,但持续的投入也换来了日韩液晶显示企业成功历史的重复 。
近年来京东方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18年其显示屏出货量已高居全球第一 。
据刚刚发布的财报,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影响,行业整体下行的情况下,京东方显示器件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5%,出货面积同比增长超10%,稳居全球第一 。
三、双赢还是双输?
地方政府在京东方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
行业特殊的经营模式,导致其政商关系远比其他行业更为紧密 。来自地方政府的土地与资本供养了京东方的崛起,京东方相对成功的经营发展,也没有辜负地方政府的投资 。
比如合肥市政府除了吸引到京东方落户之外,还获得了超预期的产业集群回报:吸引十多家配套企业落户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