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毕竟是孩子吗



孩子毕竟是孩子吗

文章插图
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 , 成人们可以“无私”地替孩子“思考” , 替孩子“选择” , 替孩子“说话” , 理所应当地把孩子拒于成人社会之外 。
长期以来 , 中国教育界 , 甚至整个社会都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糟糕的是 , 人们以为孩子是个空桶 , 给什么 , 装什么 。孩子是张白纸 , 画什么 , 显什么 。我们往往忘了 , 孩子还是一个有个性、有思考、有追求的主体 。他们的个性、思考能力 , 以及对未知世界的追求的欲望和能力 , 就如你我一样 , 是与生俱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孩子不仅仅是孩子 , 他们还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人和社会人 。
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序” , 美国人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
只有当孩子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 , 孩子才不管有多幼小 , 也能以平等的“社会人”出现在社会交往中 。
【孩子毕竟是孩子吗】然而我们的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 , 从来都无视孩子的权利 , 无视孩子的自我 , 无视孩子的人格 。尽管我们有法律明确规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
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误区 , 是混淆了孩子的自然人成长过程与社会人的成长过程 , 忽视了社会人的落地生根的“人格” 。
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的误区 , 是混淆了孩子的自然人成长过程与社会人的成长过程 。也就是说 , 这两重性使我们在如何看待孩子的问题上产生了误解 。
然而我们的文化 , 偏偏是在我们需要把孩子看成有独立人格、有自主尊严的时候 , 我们把孩子处理成了知识的接收器 , 被训练的宠物 , 甚至是可以肆意践踏其人格和尊严的没有思想的动物;而在需要把孩子看成孩子时 , 又把孩子推上了应试教育的残酷竞争 。
应试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自然生长的过程 , 把孩子当成一个十足的成人来对待 。孩子必须比照成人社会的竞争规则 , 参加几乎比成人社会更残酷的竞争 。孩子被迫跻身于一场人生的竞赛:比成绩、比分数、比做题、比书包重、比考试技巧、比智力开发、比学多悟少 。每天都在分数和各种所谓“课余爱好”之中挣扎 。进入人生竞赛场的时间表越来越提前 。
从上小学开始 , 有的甚至从三四岁起 , 就开始用他们稚嫩的脊梁挑起了父母甚至祖父母无限沉重的希望 。中国社会的基本认识标准是:越早开发孩子的智力 , 将获得越大的成效 。孩子们不得不用他们弱小的身躯及幼稚的心灵来承受那些甚至成人们都视为畏途的东西 。
人们总喜欢说“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 。然而眼前这个世界却不属于孩子 。这个违反逻辑的现实在中国很少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注意过 。孩子的周围 , 总是设置着一道道有形的或无形的深院高墙 。
正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美丽的口号 , 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 , 阻断了孩子的自由梦想 。为什么我们不能往后让一让 , 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 , 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 , 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乐趣 , 领略一下俯视万物众生的灵感?!
该把孩子当孩子时 , 我们却把他们当成了大人;该把他们看成大人时 , 我们又把他们当成了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