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的过程如何?


儿童成长的过程如何?

文章插图
儿童的成长包括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成长的儿童在各年龄阶段身心都有较大变化 。儿童期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特点如下:
(1) 婴儿期(0~3岁):孩子日长夜大,身体的各种器官、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 。
第一年脑发育较快,脑重可达100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 。心理活动也有相应发展,如简单的语言发展,至3岁时词汇量可达成1000个左右;认知能力发展,3岁时能分辩基本颜色,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儿歌及简短故事;情绪和个性的发展,易哭易笑,喜怒无常,对母依恋,一旦分离,则出现焦虑哭闹 。应将焦虑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感到舒适安全 。
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人格培养要从小抓起 。
(2)幼儿期(3~6岁):
六七岁时脑重量接近成人水平 。言语发展很快,六岁时词汇量可达4000个;思维和想像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能重述故事内容,记住生字;情绪丰富,能意识到男女的不同 。此期应注意个性的教育,其形成的性格倾向,对今后心理发展很有影响 。
(3) 学齡期(6
~12岁):口头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听讲,但常不持久;能通过联想掌握课文;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个性和道德品质成长,能区别一般的是非善恶,作自我评价,心理个性趋向成熟 。
(4) 青春期(12~18岁):身体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出现,性意识萌发,心理发育出现飞跃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认识事物不单凭经验,而是应用理论指导;自我意识发展,要求受人尊重,既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但又不愿受到父母的约束,做父母的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正确引导,又不必管得太多,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促使人格的健全发展 。
在各时期都要注意营养,以保证儿童身体发育,心理成长也不可偏废忽略 。
6、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不外乎生物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后天环境的影响,这两类先天、后天的因素相互作用,塑造出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征 。
【儿童成长的过程如何?】(1)遗传因素:
一个有染色体畸形或基因缺陷的精子或卵子,在其结合受精时就注定了孩子未来的不幸 。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就会导致各种先天畸形和遗传疾病 。其中,如大脑发育不全、先天愚型、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都会导致明显的精神残缺和心理障碍 。
(2)胎儿发育:在整个胎儿发育期间,母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也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特别在受孕的头3个月,孕妇若受到流感、风疹、肝炎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胚胎染色体畸变,或胎盘血循障碍,供氧不足,从而影响胎儿发育 。不当用药,或接触农药、吸毒,以及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化学、物理因素也有影响 。
此外,孕期的营养、情绪状态、工作生活安排是否适度,围产期的种种问题,都可使胎儿受到伤害,出生后即成为一个有问题的新生儿 。
(3)幼年环境:幼年期的疾病,不当用药、环境污染因素、头部受伤、喂养不当等均可产生不良的影响 。
(4)早期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而童稚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