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的底牌

尽管影视行业仍处于寒冬之中 , 但这并不影响博纳影业冲击A股上市之心 。
毕竟 , 在行业的愁云惨淡中 , 公司不仅2019年实现了盈利和增长 , 还在今年上半年的冰封行情中实现了业务盈利 。
博纳影业的底牌 , 来自内容质量 , 特别是对拳头产品的重视 , 来自大国题材的战略 , 来自人才的全方位绑定 , 来自内容+渠道的协同布局 。最核心的 , 还是创始人于冬 , 一如既往的赌性 。
出彩
在查税风波等因素影响下 , 影视业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寒冬笼罩 , 2020年疫情影响叠加 , 更是令行业哀鸿遍野 。
行业“亏损王”万达电影(002739.SZ)去年亏了47.19亿元 , 今年上半年再度亏损15.67亿元;华谊兄弟(300027.SZ)也好不了多少 , 2019年、2020年上半年 , 分别亏损39.60亿元、2.31亿元;前几年凭借《战狼》《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迅速崛起的北京文化 , 业务几近停滞 , 前副董事长实名举报公司系统性财务造假 , 陷入内斗乱局;唐德影视(300426.SZ)更是无力自救卖身国资……
猫眼娱乐(01896.HK)2019年算是“一枝独秀” , 业绩大增、扭亏 , 到今年1-6月还是扛不住 , 收入下降9成 , 净利润-4.31亿元 。
8月底 , 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纳影业”)更新IPO招股书 , 披露的最新业绩 , 实现了令人惊叹的行业“奇迹” 。
2017年-2019年 , 公司营业收入19.97亿元、27.84亿元、31.16亿元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2.64亿元、3.15亿元 。
2017年的紧张的经营性现金流(-20.68亿元)得到缓解 , 2018年-2019年分别为6.54亿元、7.30亿元 。
今年上半年 , 行业如此艰难 , 博纳影业仍然稳住了:营业收入7.55亿元 , 同比下降22.61%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4.57%至2794.77万元 , 扣非净利润为793.11万元 , 同比增长109.16% 。
公司预计2020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1.27亿元 , 同比下降3成左右 , 预计归母净利润3.15亿元 , 同比下降4成左右 。
博纳影业是谁?它是国内首家从事电影发行业务的民营企业 , 代表作品包括《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湄公河行动》等 , 现已将业务拓展至电影的投资、发行、院线及影院业务 , 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
公司201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 2015年从美股退回后便谋求A股上市 , 2017年10月首次披露招股书 。
不过 , 当时的博纳影业 , 因投资院线业务 , 盈利能力远低于同行业——没想到这才2年多时间 , 风水轮流转 。
创始人于冬在影视行业长袖善舞 , 博纳影业在行业逆势仍业绩坚挺 , 颇受资本青睐 。阿里巴巴、腾讯、赛富投资均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 , 各向公司派出一名董事;另外 , 公司的股东还包括中信证券、招商银行、红杉资本、茂业集团、新华联、海尔、万达电影等 。
底牌
博纳影业是如何做到的?
对于一家以内容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来说 , 决定业绩表现的核心要素还是电影本身 。
截至目前 , 公司累计出品电影超过250部 , 其中10部票房超过10亿元 , 67部电影票房超过1亿元 , 累计总票房超过35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