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汉末三国就出了一个完人,那个时期唯一的完人( 二 )


进入仕途后,连他自己都没想到,首次被重用,竟然要“感谢”扬州九江郡的蛮族!
那是公元175年(汉灵帝熹平四年)的事情 。
那一年,扬州的九江郡蛮族发生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双全,便拜他为九江太守 。
卢植不负厚望,到任没多久,就轻松地平定了叛乱 。
然而不久,他就因身体原因,辞去了九江太守的职务 。
不过,当他得知朝廷批准了议郎蔡邕(蔡文姬父亲)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即将启动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工程,完工后将把校勘好的儒学经典刻成石碑,然后立于洛阳开阳门外太学门口,他立即上书毛遂自荐,请求允许他参与这一工程 。
实际上,卢植的身体并无大碍,之所以辞去九江太守职务,多半是因为对当官没多大兴趣,他真正喜欢的,还是做学问 。
所以,一旦有这样的机会,他是不会放过的 。

人无完人?汉末三国就出了一个完人,那个时期唯一的完人

文章插图
然而,他的请求尚未被批准,庐江郡那嘎达也发生了蛮族叛乱,朝廷又第一时间想到了他,认为他在担任九江郡太守时,不但很快平定了叛乱,还对当地人有恩有信,深得百姓信赖和拥戴,于是拜他为庐江太守 。
和上次一样,卢植一出马,叛乱很快就被平定,然后他就被召回了朝廷,被任命为议郎,主要工作,正是他所喜欢的 。
从此以后,在东观(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所在,位于洛阳南宫,建筑高大华丽)的办公室里,卢植和蔡邕、马日磾、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开始紧锣密鼓地校勘儒学经典,同时参与《汉记》的续写 。
蔡邕等人建议启动的这个工程,史称“熹平石经”,又因立于太学所在地而又叫“太学石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
校勘、抄刻的是《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一共二十多万字 。
光是抄刻就花了八年时间,抄刻在46块石碑上,每块高三米多,宽一米多 。
人无完人?汉末三国就出了一个完人,那个时期唯一的完人

文章插图
“熹平石经”拓片
干了一段时间,汉灵帝刘宏觉得,光让卢植做学问,实在有些浪费人才,再说与其他工作相比,写书并非那么紧要,他还是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便将卢植转为侍中,迁尚书 。
04
有时候,上天的安排就是那么有意思,比如卢植,明明是个文官,老天爷却不断地安排他去做武将做的事情,当九江太守时是这样,当庐江太守时是这样,被任命为尚书后不久,他又一次奉命平叛 。
这一次搞事的,那可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有名的“黄巾之乱”,发动起义的首领,是大名鼎鼎的冀州人张角 。
人无完人?汉末三国就出了一个完人,那个时期唯一的完人

文章插图
起义发动的时间是公元184年,地点位于北方的冀州一带,但仅仅一个月之内,响应起义的就达八州(有说七州)二十八郡,头绑黄巾为记号的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朝野震动 。
四府(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一致推荐卢植担当平叛大任,与汉灵帝的想法不谋而合 。
于是,朝廷拜卢植为中郎将,持节,以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为其副手,“将北军五校士(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发天下诸郡兵征之” 。
那时的黄巾军,已经发展到15万人,而卢植率领的军队,仅是其三分之一 。
然而,当卢植连战连胜,将张角和黄巾军逼退至广宗县据城死守,卢植将其包围,积极进行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等攻城准备时,最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