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宝宝常见的社会行为


9种宝宝常见的社会行为

文章插图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出现怕生、爱模仿、逆反、喜欢和大人作对等种种日常行为,常让父母困惑和措手不及:
好网网友壹壹妈咪:宝宝开始不听话了
3月份时就送宝宝入园,虽然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也说她很听话,可是回到家里却是相反的情况 。要大小便时已经会叫了,也会自己去坐便盆,可这一阵子尿尿时却不愿意叫人,而是站着拉;更坏的,她居然学会躺在沙发上,把脚架在登子上拉 。大人说她也不听,要不就是嘻皮笑脸,要不就是大哭……
好网网友萱宝宝妈咪:她总说“这是我的”
她两岁以后,最常说的就是:这是我的!不单单是跟其他小朋友说,连跟她最亲爱的妈妈我也这样强调着说!
比如,我有的时候会称我自己的妈妈——萱外婆为外婆 。然后我说“让我外婆怎样怎样怎样……”但凡这个时候,萱宝准跟我急,必定说的是:这是我外婆!如果我跟略微一强,小家伙马上会顿足会急:是我外婆!是我外婆!不是你外婆!
她很认真的,不是矫情……
在宝宝反常行为背后都有心理上的原因,下面9种常见社会行为,妈妈不妨对号入座看一看究竟是哪种心理在“作祟” 。
害羞行为
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 。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
处理方式:
宝宝害羞,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必急于矫正 。但如果害羞过头,父母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 。
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害羞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
自身因素可能与孩子身材过胖、过瘦、身体有缺陷,或是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有关 。家庭因素可能是父母要求过高或过度保护,例如,父母如果万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孩子因经常担心事情做不好而挨骂,产生胆怯或害羞的情绪;而过度保护会使孩子难以克服陌生、焦虑,害怕与人接触,长久下去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性格,有碍其发展 。
若宝宝有过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 。专家建议,此时父母应多鼓励孩子与人接触,并多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以赞美、鼓励来代替责骂,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喜爱的,让宝宝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建立自我价值 。
模仿行为
模仿是人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查婴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 。婴儿到三四个月时才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
孩子3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疯狂的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 。常见有由模仿父母举止行为,以此来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
处理方式:
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不是真正的模仿 。但父母还是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等,可提供宝宝感兴趣的刺激,有助于开启宝宝头脑的新连届 。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
竞争行为
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 。宝宝经常会去抢别的孩子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
等到幼儿时期,宝宝就会有明显的竞争意图,在言语上或游戏时,会想超越其他人,如果仔细听小孩的对话,常会听到甲宝宝炫耀说:“我有玩具枪,你没有 。”乙宝宝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也有,昨天妈妈才给我买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 。”事实上,乙宝宝的妈妈可能跟本就没有买玩具,但宝宝会为了与他人比较、竞争而撒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