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妈妈如何应对2岁宝宝“作”


巧妈妈如何应对2岁宝宝“作”

文章插图
第一“作”──“不要”
当宝宝会说话了,说得最多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不要”,“我不要吃饭”、“我不要睡觉”,甚至她还会胆大妄为地说“我不要妈妈”……
反正是一百一万个干脆的“不要”,凡是她“不要”的,你是绝对无法勉强的,大人越是不罢休她越是“不要”得起劲,一边哭一边还挥舞着小拳头 。
给巧妈妈的话:
2岁左右的儿童与周围物质世界打交道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在这些过程中开始形成并发展 。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想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办事(至少是尝试一些事情),而并不想完全按照成人的意愿办事 。所以,你可以把宝宝们的“不要”理解为她独立性、自主性发展的具体表现 。
巧妈妈化解的招术:在他情绪激动的时候是无法让他妥协的,所以惯用的办法是转移他的注意力,先让他情绪稳定下来,再慢慢解释 。
第二“作”──“偏要”
宝宝偏要的东西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满足他,那大人就不要想过太平日子,最后在一次次的较量之后大人不得不向小孩妥协 。
给巧妈妈的话:
2岁的宝宝已经形成了相当多的习惯 。习惯具有这样的特点:多次重复,形成习惯;偶尔破坏习惯,会不愉快;多次破坏,习惯会消失(好习惯和坏习惯有差异) 。也就是说,年幼时要形成一些好习惯、避免一些坏习惯的形成,对儿童以后的成长相当有帮助 。
巧妈妈化解的招术:把宝宝的“偏要”理解为宝宝对已形成的习惯的坚持,将宝宝的这种好的坚持、执着迁移到其他的活动之中, 。
第三“作”──“不是这样的”
宝宝常对别人说批评他的话很恼火,会不停地嚷嚷“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要问他,那到底是怎样的,她又不回答,哭哭闹闹好一阵 。
给巧妈妈的话:
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够揣摩、推测他人的心理,尝试解释他人的行为 。比如,他们通常用愿望解释行为(他这样做,是因为他想……),能识别他人的情绪 。从这个意义上讲,年幼儿童也是“小小心理学家” 。这种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推测能力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有关相当重要的意义 。所以,妈妈们可以把宝宝这种“不是这样的”理解为宝宝理解他人内心世界能力的发展 。
【巧妈妈如何应对2岁宝宝“作”】巧妈妈化解的招术:不如等事情过后,宝宝静下来了,妈妈再问清楚事情的原委 。了解为什么“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