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薳启缰的进谏,救了晋国两大使臣,更是救了楚国万千百姓!


太宰薳启缰的进谏,救了晋国两大使臣,更是救了楚国万千百姓!

文章插图
楚国有很多贤君,多是气吞山河的人物,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楚国变成了春秋以来疆域最为辽阔的诸侯国 。只是,任何诸侯国,不可能一代代的国君都是贤君,时间久了总会冒出那么两三个纨绔子弟,轻则搞乱国家,重则国破人亡 。楚灵王显然就是这样的君主 。
楚灵王是楚共王的老二,因为弑杀了侄儿楚郏敖自立,成为了楚国国君 。楚国有很多弑君夺位的国君都很有作为,比如楚武王 。楚灵王可不是什么贤君,连个庸碌的国君也比不上,这位人物穷奢极欲,喜欢大修宫殿,又爱好细腰,搞得朝堂风气不好,朝中诸多臣子以享乐为荣,又多崇尚瘦腰,一个个臣子都搞得营养不良 。
【太宰薳启缰的进谏,救了晋国两大使臣,更是救了楚国万千百姓!】楚灵王的那些爱好,还不至于亡国,毕竟楚国是个大国 。泱泱大国里,人口众多,就算国都城里没有几个人才,国都城外总还是有数代耕耘而来的强大楚国军队,这即是楚灵王的最大底气 。楚灵王非常的飞横跋扈,当时晋国与楚国的称霸之战,已是进入中场,双方互有来往,难分胜负 。楚灵王对其他小国家不尊重也就罢了,对晋国、齐国楚灵王也没有放在眼里 。
太宰薳启缰的进谏,救了晋国两大使臣,更是救了楚国万千百姓!

文章插图
楚灵王在国内无所顾忌,推行的完全就是一言堂,要是有哪个大臣进谏,恰好又说了不好听的话,楚灵王就会砍掉大臣的脑袋 。至于很多小国,要是稍有不慎或是一言不合得罪了楚灵王,往往就要遭到楚国的攻战 。徐国、蔡国都曾遭到楚国的进攻,蔡灵侯还被楚灵王杀掉,蔡国也因此而灭亡 。还有齐国晏婴出使齐国,也曾被楚灵王羞辱,留下了晏子使楚的成语 。
楚灵王后来带兵出征,打仗打得久了,居然在战场上头顶皮帽,足踏锦靴,跑到军营外面赏雪景,完全不顾及军中士兵们的感受,这即激起了众怒,而恰好国都城中发生了内乱,有新君即位 。新君还专门派人到军中来哗众,导致楚军溃散 。楚灵王孤零零的流浪在外,又不敢回国都城,最后绝望之下,终于自缢而死 。
而就是这样一个昏君,身边也还是不乏名臣,其中有个叫薳启缰的,曾经阻止楚灵王羞辱晋国使臣,为楚国避免了与晋国的一场超级大战 。一代昏君楚灵王为什么会听薳启缰的进谏呢?薳启缰到底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这位自以为是的国君接受了意见的呢?
太宰薳启缰的进谏,救了晋国两大使臣,更是救了楚国万千百姓!

文章插图
当时的楚国与晋国之间,国力可说是不相上下,双方时有小规模对战,都没有分出绝对的胜负,所以两国朝堂之间也就产生了停战的想法,楚国人派遣使臣向晋国求亲,希望以两国联姻的办法促成两国之间的和平 。晋国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由国君晋平公亲自护送晋国公室女子到了晋楚边境,更是派出了上卿韩起,还有晋平公的老师叔向担任使臣送亲到楚国,晋国可谓是拿出了绝对的诚意了 。韩起和叔向,皆为晋国超级大族,又是晋国国君亲近之臣,这场联姻可以说是极为顺利的 。那么,楚灵王会怎么看呢?
两国联姻这么大的事情,楚灵王按说是早就同意了的,而且作为国君决定了的事情,那就是这个国家的绝对战略,不能轻易的改变,也不能在中间出什么岔子 。可是楚灵王不这么想,虽然答应了晋国的联姻,但是楚灵王始终认为楚国是大国,认为晋国使臣来到楚国,楚国人要好好的羞辱一番,才能彰显出楚国的厉害 。
韩起和叔向还没有来到楚国,楚灵王就召开大会,提出了两个异想天开的意见,一个是让上卿韩起到了楚国以后,安排韩起去守楚国的城门,然后又安排叔向去宫中干太监的工作,相当于把两个晋国最有威望的人物,拿到楚国来干下等人的工作 。这在整个春秋战国来看,都是不可想象的,是特别失礼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