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挖出金光铜棺,挂人头面具被上级下令熔毁,文物专家心都碎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同时也包罗万象,正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文化盛况,这一点,不仅在文字史籍上有记载,而且在考古学上也得到印证 。
在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或建立独立的政权,或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比如大家都听说过夜郎、滇国、大理国等,都对地方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

施工挖出金光铜棺,挂人头面具被上级下令熔毁,文物专家心都碎了

文章插图
今天要说到位于大西南的另外一个强大政权,这个政权在历史上显得很神秘,至今还有很多谜题未被解开 。事情要回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969年位于广西省西林县驮娘江村的一个生产大队在修路时挖出了一幅长2米、宽80公分的怪异棺椁,棺椁由铜制成,擦去上面的泥土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另外,铜棺的四面还挂着人脸面具和虎头装饰,看上去显得有些诡异 。
棺椁的四周没有墓志铭,也没有证明墓主身份的其他文物,在利益的驱使下,修路的村民贸然撬开了棺椁,将里面的陪葬物品一抢而空 。根据后来一位姓石的参与者回忆,铜棺里有铜人、铜马还有珍珠、玉器等,后来被抢得只剩下6块厚重的板壁 。
施工挖出金光铜棺,挂人头面具被上级下令熔毁,文物专家心都碎了

文章插图
那时正值破四旧,1972年,连这六块铜板也被上级下令拖到农机厂熔掉,打成了各种各样的铜锅、铜盆子和铜碗等生活用具,谁也没有意识到这竟是揭开一个古老王国神秘面纱的重要历史文物—-古句町国鎏金铜棺 。
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朝,在今广西西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兴起了一个由当地原始部落、部族组成的古国,中原史籍中它叫做“句町” 。句町国在西汉时达到了鼎盛,与中原交往十分密切,但到东汉初期,这个神秘的古国突然消失不见了 。
句町国当时的社会形态和文明发展程度如何?它为何会突然不见于记载?和如今的地方文明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太多的谜团智能依据偶尔出土的文物进行推测 。
施工挖出金光铜棺,挂人头面具被上级下令熔毁,文物专家心都碎了

文章插图
令人惋惜的是,这幅蕴藏着句町国众多历史信息的铜棺,却因为贪婪的抢夺和无情的重锤而四分五裂 。后来抢到宝物的人,因为心理作怪,害怕这些东西是死人的冥物,将它们纷纷将扔进了河里 。
然而,神秘的铜棺虽毁于一旦,历史却似乎不甘于沉默 。1972年,在距离发现铜棺20米外的一处晒谷场又发现了铜器,这次不是棺椁而是4面大小不等的铜鼓,最大的鼓直径77.5公分,高52公分,而且鼓里塞满了珠宝、玉器、铜俑及铜马、人骨等400多件器物!这一次文物没有被抢夺或丢弃,而是被考古人员运回县城妥善保管,自治区博物馆也派遣了相关文物专家前来考察 。
【施工挖出金光铜棺,挂人头面具被上级下令熔毁,文物专家心都碎了】
施工挖出金光铜棺,挂人头面具被上级下令熔毁,文物专家心都碎了

文章插图
虽然文物上没有文字,但根据对铜鼓造型和纹饰的研究,专家们断定它的制作年代应是西汉前期 。那时这里的夜郎国、滇国的势力衰落,只有辅助汉王朝平定周边叛乱对的句町国最为强大,而在西南地区铜鼓自古就是王者的象征,陪葬4面鼓,墓主的身份更非同一般 。因此,根据推断,古墓的主人要么是句町国的一位高级将领,要么就是句町国王,可确定具体的身份还需要更详尽的文物佐证 。
就在这时,西林县的相关人员才尴尬地告知:此前出土过一副铜棺,里面的文物十分丰富……然而,当考古人员仓促赶到农机厂时,重达350公斤的铜棺只剩下了一些碎块,经过千辛万苦也只是找回了2个人脸鎏金铜面具和1个虎头鎏金铜面具 。其中还有多少文物遗失,谁也说不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