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教育是思政教育


个性教育是思政教育

文章插图
在我国社会进入深度改革的重要时期,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早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其政治素养和政治品质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模式的探讨也就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探索适合社会需要的、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培养模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地位,同时得到了人们愈来愈多认同和重视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理论的指导和支撑,在此过程中理论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提出和探讨,也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来为该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其理论依据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一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当今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育良好个性 。
【个性教育是思政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个性化培养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全面性和主体性,并且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全面性主要是在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高;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性、能动性是个体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和展现 。正如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所阐述的那样:“把人们当作他们本身历史的剧中人物和剧作者”[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正是对此的全面反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展现了大学生的自我特征,大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个性化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个体的社会性和资源性特征,个体的多种属性――自律性、协作性、创新性、实力性、智能性和开拓性,对个体品格的培养,潜能的开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无穷的内驱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
一.二 因材施教的基本思想因材施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是因材施教的最杰出代表 。在《论语》的相关论述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思想,诸如“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等,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孔子在教育学生时要求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长善救失,正是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使自己的学生虽然人数众多但都各有所长 。
而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倡导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优化与和谐发展,正是因材施教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正如柳斌先生所倡导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特点 。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唯一的办法是因材施教,不因材施教就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二.一 高校教育需要价值多元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高校教育极其重要的一项目标和责任 。当今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与二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当今的大学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
当今,在价值取向方面,大学生群体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挑战,个体要求居于主导 。在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络的普遍冲击下,曾经我们所倡导的单纯的奉献精神与当前大学生讲求高效务实的内在需要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积极融人社会与追求自我成为他们的时代特色 。所以,多元化价值评价标准已经在大学生群体开始呈现,思想观念更加包容、更加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