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就对性好奇心很强


一个七岁的孩子抱着母亲的脖子问:“我是怎样生出来的?”母亲耐心地向他解释生命的奥秘:受孕时一大群精子摆动它们纤长的尾巴,争着向没精打采的卵子跑去,第一个跑到的精子,钻进卵细胞核中,它们相遇的瞬间,一个新生命就诞生了 。孩子坐在那里仔细玩味他刚刚懂得的知识,脸上的表情逐渐由迷惘变为喜悦,突然间他跳起来大声说:“那么,妈妈,看起来这场竞赛我是赢家!
很小的孩子就会对性有初步意识,譬如男孩对母亲的依恋,女孩与父亲的亲近 。他们甚至还萌发了各自对将来的打算,即把父母选作了日后“结婚”的对象,尽管他们尚不理解结婚两个字的涵义 。
父母们在关注孩子早期的行为表现时,会隐隐约约看到与性有关的例证,但这些模模糊糊的印象常常被孩子的简单举止掩饰住 。而另外一些父母则是听到周围有人提及孩子在心理或行为上的与性相关的表现时,流露出惶恐不安的神情 。以为这般“早熟”是极其反常的,可怕的 。这种观点又往往被套上了成人在这类行为上的概念 。
父母的不知所措,主要是基于对孩子性指导方面的无知 。
当一个女孩子很认真地向父母提出“我为什么与男孩子不一样?”“我怎么是女孩子?”以及“我是从哪里来的?”这类问题时,父母总会含含糊糊,百般搪塞 。有时候告知以“你是从豆角里蹦出来的”,有时候又说“你是天空掉下来的雨点” 。而孩子便会接着问,“为什么别的豆角不能蹦出孩子?”“下雨时我为什么没有看见一个孩子从天上掉下来?”等等,父母却往往不知如何作答 。
事实上,成人们都知道,小孩子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提,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该知道,而偏偏只有关于性的问题令他们作难 。倒不完全是父母思想上的保守,而是社会上的一种观念,认为小孩子过早知道这类事情,会不由自主地把思想意识集中到性上来,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然而,情况恰恰相反,当孩子们看到父母在这个问题上躲躲闪闪、惶惶不安时,反而越发会引起他们的好奇 。
这类孩子的性成熟阶段也许比别的孩子提前得多 。
专家认为,小孩子对性的好奇,是天生就有的,而且常常是伴随意识行为发生的 。大人对于孩子性意识的过分封闭,主要是把孩子也放在与之相同的层次上看待 。譬如,孩子无意识中的许多行为,在大人看来就充满了成人世界的邪恶的性欲动机,实际上,那是一种在理解上根本性的错误 。孩子对性认识上的好奇,一如对其他事物的好奇一样,是他们求知欲望的本能体现 。
作为大人,也应该向孩子一样抛却成人世界的“邪恶”观念,对孩子的提问加以解释 。当然,所谓解释也是一门艺术 。国外对此问题颇有研究的专家的看法是:对孩子性知识的指导,不宜进行得太晚,而应始于孩子初有性意识的阶段 。专家同时还认为,一个聪明而又温柔的母亲,最适宜做孩子这方面的导师 。母亲之所以是最理想的角色,是因为孩子萌发性意识以后最先想得知的便是与女性有关的问题 。
【孩子天生就对性好奇心很强】因此,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母亲的最好表现就是轻松自然,以启发的方式正面回答 。譬如孩子问妈妈:“我是哪儿来的?”妈妈就应该简单又随意地说:“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 。”同时还要强调爸爸的作用,因为“爸爸、妈妈相爱,才有了孩子” 。
日本爱知教育大学教授天野敦子领导的研究小组以爱知县的1900名五岁孩子的母亲为对象,作了一次有关惟教育的调查 。
在回答“母亲如何告诉孩子婴儿是怎样出生的”这一问题时,占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