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信让孩子获得快乐


自尊自信让孩子获得快乐

文章插图

孩子表现出不爱说话或胆怯时,家长和教师习惯说“这个孩子挺内向” 。其实,孩子正处于一生中性格发生、萌芽的时期,充其量只能算作有内向倾向性 。但是,对于孩子是否真正有内向倾向性,我们也不能过早下结论,因为,孩子所谓“内向”的表现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原因一:环境的改变 。
一个有着正常心智的幼儿对环境的变化会很敏感,他们需要对自己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
一些幼儿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环境中表现得自由自在 。而另外一些幼儿对新环境适应得会慢一些,他们往往表现出胆怯、活动性差等等,这种幼儿往往被当成是内向的幼儿 。实际上这些幼儿只不过是需要适应的时间更长一些而已 。当然需要像菁菁的老师和家长那样,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家庭中,都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寻找良好的教育契机 。
原因二:每个孩子有着自己发展的特定的“时间表” 。像人的身高一样,有些孩子在小的时候长得很快,到了一定年龄却开始缓慢增长;而有些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太长个儿”,到了一定年龄却“突飞猛长” 。人的心理发展也是如此,家长和教师会惊讶地发现,忽然有一天孩子变得爱说话了,甚至滔滔不绝;还有一些孩子变得胆子大了,与以前判若两人,可这些孩子恰恰是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性格内向的孩子 。
其实,这些孩子也不是真正内向的孩子 。性格是表现一贯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幼儿,我们不宜给孩子过早下定论 。菁菁很幸运,因为她碰到了理解她的老师和家长,懂得给她留有发展的余地和空间,这对像菁菁这样的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
原因三:不自信 。
一个不自信的孩子往往表现为活动性差,即行为、语言退缩,具体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众心理强等等,这些孩子也往往被当成是性格内向的孩子 。实际上,性格的内向与外向是一种“天生”的倾向性,与是否自信没有关系 。实际的情况是,一些内向的人自信的水平也相当高 。
众所周知,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它也与人是否快乐没有对应的线形关系 。但是,从我们对它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探讨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
⒈ 增强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它有时甚至被定义为智力的实质和核心 。在幼儿身上,环境适应能力差常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过度的保护、幼儿积累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较少,是目前存在的主要误区 。家长应该从幼儿的长远利益出发,放开手脚,让幼儿与其他人去交往,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去体验 。
幼儿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所有经验(包括教训,比如被欺负的经历和感受)都是有益的,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获得发展,环境适应能力才能逐渐增强 。
⒉ 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质是培养健康个性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尊自信的人往往情绪积极、乐观,反之,则消极、悲观 。自尊自信往往被列为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要想使孩子获得快乐,就要在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上下功夫 。当幼儿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有胜任感又为其他人所接纳时,他一定会很快乐,这种快乐才是源自内部、发自内心的 。
北京早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 丽

【自尊自信让孩子获得快乐】

『文章♂来②自妈育儿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