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嫉妒:你吃孩子的醋吗


“吃孩子的醋?这怎么可能呢!”
——慢着,别急于否认 。先来看看历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的几个故事吧,你会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嫉妒不仅“源远流长” 。而且“比比皆是”,稍不留神,它也可能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 。
客观存在的“亲子嫉妒”
故事一:施特劳斯父子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亲子嫉妒故事 。施特劳斯父子都是蜚声世界的音乐家,《莱茵河畔的迷人歌声》和《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施特劳斯的代表作,《蓝色的多瑙河》和《学生进行曲》是小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说起儿子小施特劳斯,可不是他的爸爸老施特劳斯有意栽培出来的,相反,当儿子才6岁就能在家里弹奏自己构思的圆舞曲时,爸爸不但不为儿子高兴,反而深感不安,于是他禁止儿子从事一切音乐活动 。
当他偶尔回家发现儿子在练琴的时候,竟然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儿子,小施特劳斯的妈妈只好偷偷地给儿子请教师 。待儿子渐渐长大,老施特劳斯猜忌心理变本加厉,甚至让人传言警告维也纳城内各大舞厅,倘若有谁请小施特劳斯演出的话,那么圆舞曲之王本人——老施特劳斯就拒绝在此演出 。
有一次,老施特劳斯听说儿子有一场演出后,就决定在同一时间也举行一场音乐会,但到后来知道自己的门票在黑市上没有儿子的价位高时,又取消了音乐会计划 。他为此狂怒不已,终于病倒了 。
这个著名的爸爸一辈子都在嫉妒自己著名的儿子,直至暮年态度才有所改变,但仍然对儿子很冷漠 。
“名人嘛,多少有点‘神经质’,我们这些小人物没有那么多事儿 。”
——不一定啊,只不过你的醋意可能表现得更加隐晦和曲折 。
故事二:小宝宝和妈妈
江女士的儿子不到半岁,由于丈夫工作很忙,她一个人带孩子太累,便带儿子住在娘家里 。平日里,江女士与儿子亲密无间,享尽了母子亲情带来的欢乐 。
有一次周末,丈夫回来了,陪着儿子玩得很尽兴,儿子乐得“咯咯咯”,爸爸乐得“哈哈哈”,这本来是好事(因为孩子会认人了),结果江女士当天却哭了一个晚上,还没头没脑地训斥丈夫:“你带过几天孩子?你知道带孩子有多辛苦吗?你就知道捡便宜!你就会带孩子玩!
故事三:小学生和妈妈
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妈妈偶尔翻看之后,气不打一处来,涨红了脸对儿子兴师问罪:“你爸爸这好那好,以后你就别叫我帮你了!”儿子实话实说:“我爸爸就是好 。”妈妈更加恼羞成怒:“你爸爸好,以后你就别叫我这个妈了!”眼看母子俩要吵起来了,爸爸把他们拉开了,关起门把孩子他妈安抚了老半天,这件事才平息下来 。
老施特劳斯对儿子的嫉妒类似于同事之间的才华妒忌,与中国“望子成龙”的社会传统心理有些冲突,而后两个故事中,妈妈嫉妒的是孩子与自己的配偶有密切的亲子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亲子嫉妒更为常见 。然而不管怎样,这些事实都说明,亲子之间的嫉妒是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只不过它有时隐藏在人的潜意识中,难以察觉,常常使人忽视了它的存在 。
“亲子嫉妒”有特点
嫉妒心理是一种难以启齿的内心情绪反应,表现形式多样,如抱怨、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失望、冷漠等等 。别人的才华、名誉、地位、容貌、气度、歌声、舞姿、和睦的人际关系等都可能引起一种莫名其妙的嫉妒,使自己陷入挥之不去的情绪困扰中 。这是普通的嫉妒心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嫉妒还表现为感情上惧怕被别人替代,比如担心配偶一方独自占有孩子的爱,或者婆婆担心媳妇夺走了儿子对自己的爱,或者兄弟姐妹之间担心父母只偏爱其中一人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