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相信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早早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以前的时候起跑线是在小学,为了能让孩子上最好的小学,不惜动用所有的关系,花掉所有的积蓄,而现在的起跑线好像已经提前到了妈妈的肚子中了 。而母婴专家指出,不要再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了 。
【不要再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80后的跳跳妈是两个混血男宝宝的妈,他们全家目前生活在挪威 。她说,3岁多的跳跳一个字不认识,在国内早被比下去了 。“北欧家家两三个孩子,普遍采取是接触大自然式的慢养育,有钱有闲时带孩子旅游,7岁前不教文化,顶多踢踢球 。”跳跳妈说 。
难以拒绝攀比的其实是父母急切的心态 。育儿专家林怡发现,习惯了快餐文化的80后焦虑妈妈喜欢直奔主题:7个月了怎么还不会爬?不问原理,直接说怎么做就行,不灵就继续到处求答案 。事实上,养育孩子不像生产产品,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怎么会有一种解决所有家长的问题的方法?
焦虑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会影响正常的判断力 。妈妈们不相信自己,只好转而互相比较 。其实,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在懂孩子的基础上变通出来的 。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孩子妈妈陪你慢慢找长大》作者吴文君称:“资讯大爆炸的社会,妈妈们必须学会拒绝过多的育儿信息,否则就会陷入焦虑的泥沼 。”吴文君说,放手养育,陪伴成长,在孩子遭遇困境与挫折的时候,给予安慰与支持,孩子的欢笑,才是我们得到的最实际的回报 。
请不要再说:为什么付出这么多,你却不明白
“爱攀比”、“焦虑”竟然成了“只要孩子学有所成,大人吃点苦无所谓”的中国妈妈的标签,爱孩子难道有错吗?
首先问自己,你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吗?你接纳了孩子真实的自我吗?吴文君说,做父母的大多都不愿承认自己心里的那点小虚荣,而一旦孩子没有如己所愿,做父母的就从山上跌落到谷底,得不到回报的爱会变得偏执焦躁: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一点都不明白?为什么给了孩子最好的,而他却对我们这样?以后如果孩子对我们没有我对他那么好,该怎么办?
吴文君说,尤其当下的不少年轻全职妈妈,她们把妈妈当成一种职业,要求回报的爱其实是对孩子的控制 。在专家眼中,当妈妈是要学习的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留一些时间来爱自己、关注自己,让自己更有力量去面对挑战,这样才能放下许多焦虑 。否则,我们会下意识地从孩子那里需求爱,对孩子的期待会多于爱 。“爱应该是自由的,是给对方所需要的,而不是把自己的无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
以上就是不要再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了的介绍,所以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不要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就要求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别人家的孩子报什么班,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自己的孩子也必须要报这个班,其实没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