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数科“TIE”模式落地大宗商品领域,助力产业数字化

“基于以AI等前沿数字科技的基础能力,京东数科正不断探索将数字科技与金融和实体经济各产业相‘联结’,以深入到各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数字化,与行业企业一道重塑增长”,在9月3日召开的大宗商品产业数字化发展(青岛)论坛暨中储京科“货兑宝”推介会(以下简称:论坛)上,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李波对外讲述京东数科如何成为合作伙伴的“首席增长官” 。
本次论坛,是由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理委员会、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数字科技集团、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赵士玉,副主任郭宝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信平,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伟华,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李波,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分行行长郝子建等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行业领军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出席本次论坛,围绕大宗商品数字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
京东数科“TIE”模式落地大宗商品领域
当前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有数据显示,2020年1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达152.53点,创下近7年历史新高 。但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行业数字化程度低下,“货难管、钱难管、价难管,授信确权混乱”等一系列场景痛点长期存在,金融机构也由于放款风险大,推进大宗商品行业供应链金融存在“掣肘”,难以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
“矛盾”的背后,是大宗商品产业数字化的广阔“蓝海” 。论坛上,李波指出,“科技(Technology)+业务(Industry)+生态(Ecosystem)”的全方位服务,即“联结(Tie)”的模式,是京东数科不久前刚刚官宣的“王牌”模式 。基于这一模式,京东数科正帮助大宗商品行业实现“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的跨界与融合,助力传统大宗业务转化为数字化场景,形成数字化资产,再引入更多的金融服务 。
“我们将‘京东数科大宗商品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应用于与中储股份联合打造的‘货兑宝’平台”,李波表示,“综合利用区块链、IoT等方面的数字科技能力,‘货兑宝’有效实现对大宗商品仓储存货管理的风险控制,让交易在线化、权属清晰化、交易便利化,帮助金融机构降低了对外放款的风险,纾困中小微融资难题,进而推动大宗商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
据了解,在今年7月,“货兑宝”平台帮助青岛自贸区的一家民营橡胶贸易企业成功融资近20万美元,实现仓储安全、仓单安全、交易和交货安全等全链条、一站式保驾护航 。可以说,京东数科正成长为大宗商品领域客户的“首席安全增长官”,解决大宗商品供应链上下游的安全问题,保持我国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
“货兑宝”平台助力大宗商品数字化
“2018年,中储提出由仓储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 。产业场景、行业经验、业界口碑均处‘顶流圈’,却缺乏数字化技术支撑”,谈及与京东数科合作的初衷,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伟华表示,“与京东数科达成战略性合作,合资成立中储京科并推出‘货兑宝’水到渠成 。随着‘货兑宝’数字化实践的落地,将有效助力中储由物流企业向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企业升级” 。
“货兑宝”平台产品可以归集为五朵“云”,分别是智库云、仓单云、交货云、融资云和协同云 。“打开大宗商品仓储‘黑匣子’的关键钥匙就是‘仓单’”,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啸宇表示,“货兑宝”通过提供区块链仓单生成、查询、质押、提货、转让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仓单的真实唯一性,打磨出一张大宗商品领域放心的“数字化仓单”,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客户提供数字化仓单融资服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