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帝国的衰落——吴哥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高棉帝国的衰落——吴哥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高棉帝国的衰落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难题 。高棉帝国,又称吴哥文明,是公元9世纪至15世纪之间东南亚大陆的一个国家级社会 。帝国的标志是巨大的纪念性建筑、印度和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广泛的贸易伙伴关系以及广泛的道路系统 。
最重要的是,高棉帝国以其复杂、广阔和创新的水文系统、利用季风气候而建立的水控制系统以及应对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困难而闻名 。
追踪吴哥的秋天
对于帝国的瓦解传统的日期为1431时,首都是由在竞争连体王国解职大城 。
但是帝国的衰落可以追溯到更长的时期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成功解雇之前,有多种因素导致了帝国的削弱 。
早期王国:公元100-802(阜南)古典或吴哥时期:802-1327后经典:1327-1863吴哥陷落:1431
吴哥文明的鼎盛时期始于公元802年,当时国王阇耶跋摩二世统一了统称为早期王国的交战政体 。这段经典时期持续了500多年,被高棉内部和外部的中国和印度历史学家记录下来 。这一时期见证了大规模的建筑项目和水控制系统的扩展 。
在1327年JayavarmanParamesvara统治之后,内部梵文记录停止保存,纪念性建筑放缓,然后停止 。1300年代中期发生了严重的持续干旱 。
吴哥的邻国也经历了动荡时期,在1431年之前,吴哥与邻国之间发生了重大战斗 。吴哥在公元1350年至1450年间经历了缓慢但持续的人口下降 。
导致崩溃的因素
几个主要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吴哥灭亡的因素:与邻近的大城府政体的战争;社会皈依小乘佛教;增加海上贸易,解除吴哥对该地区的战略锁定;其城市人口过多;气候变化给该地区带来了长期干旱 。确定吴哥崩溃的确切原因的困难在于缺乏历史文献 。
吴哥的大部分历史都在来自政府寺庙的梵文雕刻以及来自中国贸易伙伴的报告中有详细描述 。但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吴哥本身的文献却陷入了沉默 。
高棉帝国的主要城市-吴哥、KohKer、Phimai、SamborPreiKuk-旨在利用雨季,当地下水位正好在地表并且降雨量介于115-190厘米(45-75英寸)每年;旱季,当地下水位下降到地表以下5米(16英尺)时 。
为了抵消这种强烈对比的不利影响,吴哥人建造了一个巨大的运河和水库网络,其中至少有一个项目永久性地改变了吴哥本身的水文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平衡的系统,显然是因长期干旱而垮台的 。
长期干旱的证据
考古学家和古环保主义者使用土壤沉积物核心分析(Day等人)和树木的树木年代学研究(Buckley等人)记录了三场干旱,一场发生在13世纪初,一场在14世纪和15世纪之间持续干旱,18世纪中后期 。
这些干旱中最具破坏性的是在14和15世纪,与之前和之后的时期相比,吴哥的水库中沉积物减少,浊度增加,水位降低 。
吴哥的统治者显然试图利用技术来补救干旱,例如在东巴雷水库,那里的一条巨大的出口运河首先被缩小,然后在1300年代后期完全关闭 。
最终,统治阶级的吴哥人将首都迁至金边,并将主要活动从内陆作物种植转向海上贸易 。但最终,水系统的故障,以及相互关联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太多,无法恢复稳定 。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李建成难道无人辅佐吗?为何早有防备,仍在玄武门之变中惨败?
唐太宗李世民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位十分著名和广受赞誉的君王,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开创了“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贞观之治 。不过,在许多人对其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对他颇有微词,对他所做的一些行为持否定态度,其中,要求观看并试图修改《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