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有人愿意投资影视公司?

好久没有“冤大头”了 。
从煤老板到跨界并购影视公司的铜加工企业、烟花生产商,再到各种互联网影业,在手持明星光环与注意力的影视公司眼前,这些“门外汉”的头上都贴着“人傻 · 钱多 · 速来” 。
【为什么还有人愿意投资影视公司?】然而躺赚的时间并不长 。税务风波、政策风向变化、互联网公司恍然大悟并改变策略,影视公司成为弃子 。无论是上市时范冰冰、赵薇两大女神一起敲钟的唐德影视,还是旗下拥有杨紫、任嘉伦等当红艺人的欢瑞世纪,明星还在,但资本市场的眼神早已转移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构投资者告诉「资本侦探」:“谁还看影视股?最多就是波段炒爆款,像《战狼2》的时候炒北京文化,爆款一上就撤退,现在连散户都明白影视股没有长期投资价值 。”
“影视公司,商业模式巨烂无比 。业绩太波动、项目资金回收周期长、工业化水平极低、讲圈子、类作坊、商业契约精神不完善 。”另一位一级市场专注文娱领域的投资人则直言不看影视相关项目:“你看看,工业化程度高如好莱坞,也没有什么制作公司能单独上市的 。”
影视行业惨淡如此,资本总是追涨杀跌,无人问津再正常不过 。
有意思的是,在影视公司的资本之路一片茫然的时候,本周B站宣布以5.13亿港元战略投资欢喜传媒 。
欢喜传媒是由董平、宁浩、徐峥、项绍琨联合创办的影视公司,2015年在港股借壳上市 。除了宁浩、徐峥两位,在其股东里还有张艺谋、王家卫、陈可辛、顾长卫、张一白等重量级导演 。同时,欢喜传媒还与贾樟柯、王小帅等知名导演及制片人签约,团队阵容相当豪华 。
目前,除B站之外,去年3月以3.9亿港元入股的猫眼娱乐也持有欢喜传媒7.5%股份;而在今年春节期间,字节跳动又以6.3亿元买下《囧妈》独家版权,并与其达成了三年合作 。
这不免让人好奇,影视公司的商业模式并未受到认可,单一影视公司的内容也完全不足以给互联网平台们解渴,为什么还有人愿意投资影视公司?影视内容公司还有什么价值?
优先选择权
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互联网在影视圈疯狂撒钱的2014-2016年 。
2014年6月,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60%股权,后更名为阿里影业;10月,华策影视募资20亿元,认购对象中有两家公司与百度和小米相关,不久后又宣布拟与爱奇艺共同出资成立公司,主营网剧网综;11月,华谊兄弟发布定增公告,腾讯和阿里巴巴同时位列公司股东 。
据媒体统计,当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长城影视、华策影视、乐视网相继抛出了总计125.5亿元的新一轮融资计划,影视公司一时间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资本追逐对象 。
那几年间的影视投资热,其背后直接原因是电影市场的增长和网生内容的快速起势 。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2015年电影市场再次以49%的增速实现了高增长,业内纷纷预测2017年中国将超越北美成为世界最大电影票房市场 。与此同时,2014年网综《奇葩说》拿下破亿点击量,2015年为网剧《盗墓笔记》付费的用户挤爆了爱奇艺的服务器 。
当时高速增长的影视行业势必会对有资金资源、播放平台、庞大流量的互联网公司产生极强吸引力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公司设想的宏大布局里,传统影视公司是爆款内容、头部内容的生产者,而这些内容则是拿下用户的捷径 。
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曾经研判,渠道越管道化、越是只提供“传递”功能,在这个渠道上传递的“内容”会越有价值 。
这或许是视频网站争抢内容的底层逻辑,从产品角度,视频平台的“传递”功能差别很小,能让他们拉开差距的,就是载于其上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