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科创板、合并沃尔沃,吉利要讲一个怎样的新故事?

在造车新势力纷纷赴美上市的高光之下,传统车企吉利加快了向科创板进军的步伐 。
9月1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的招股书获得上交所受理,至此,吉利登陆科创板的消息终于明朗 。自6月吉利公开将要回归A股的消息之后,其港股股价在一月时间内陡增约50% 。登陆科创板之后,吉利将成为国内A+H汽车第一股,同时也是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基于这些概念,市场对吉利的回归给予了不小的关注与热情 。
成立于1996年的吉利,一路在合资品牌与国企夹缝中艰难成长,从依靠价格优势抢夺低端市场,到不断尝试品牌升级,其发展历程是国内民营企业二十余年来的历史缩影 。发展至今,以市占率计算,吉利连续三年半均为国内自主车企销量之首 。
吉利的故事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豪华品牌沃尔沃,完成了“蛇吞大象”的逆袭 。经历了十年的“爱情长跑”之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已经近在眼前 。
今年2月,沃尔沃就宣布可能与吉利合并,但合并进程因吉利A股上市计划而搁置 。可以预见的是,吉利完成科创板上市之后,与沃尔沃的合并将成为其日程表内最重要的事项 。合并完成之后,吉利将有可能超越上汽集团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 。
回归科创板、合并沃尔沃,吉利正在向市场讲述一个更宏大的新故事 。
阶段性业绩下挫
吉利向资本市场讲述的故事令人期待,但与其相对的现实是,吉利近两年来营收、盈利的持续下滑 。

  • 2019年吉利实现营收9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6%;实现归母净利82亿元,同比下降34.1% 。
  • 2020年上半年,吉利实现营收371亿元人民币,不足去年全年营收的四成;实现归母净利23亿元,不足去年全年数据的三成 。

  • 营收及利润的下挫一部分需要归结于车辆市场的整体疲软 。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后,在2018年及2019年,中国汽车销售市场连续录得负增长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19年狭义乘用车全年销量同比下滑7.4%,相比2018年3%的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 。
    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导致线下工厂长时间停工、市场购买力继续下降,在这一大背景下吉利的营收、盈利规模再次收缩 。
    进军科创板、合并沃尔沃,吉利要讲一个怎样的新故事?

    文章插图

    进军科创板、合并沃尔沃,吉利要讲一个怎样的新故事?

    文章插图
    更值得警惕的是,吉利综合毛利率及汽车销售毛利率都在下挫,汽车销售毛利率已从2017年的19.46%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13.79% 。除宏观经济、车市整体趋势的影响之外,新能源补贴退坡、产品物料成本增加,以及吉利在新工厂上的投入都导致了毛利率走低 。
    毛利率下滑的情况在传统汽车企业中普遍存在 。因此横向对比来看,吉利毛利率虽然一再走低,仍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
    【进军科创板、合并沃尔沃,吉利要讲一个怎样的新故事?】
    进军科创板、合并沃尔沃,吉利要讲一个怎样的新故事?

    文章插图

    进军科创板、合并沃尔沃,吉利要讲一个怎样的新故事?

    文章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吉利整车销量滑坡,但市占率反而有提升,从2017年的5.04%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67%,且连续三年半均为国内自主车企销量之首 。
    具体来看,吉利旗下共有三大汽车品牌,分别是:
  • 定位经济型乘用车的品牌吉利;
  • 与沃尔沃、吉利控股三方合资成立,定位于中高端乘用车的品牌领克;
  • 以及定位于中高端纯电动车的品牌几何 。

  • 通过推出领克、几何两大新品牌,吉利在有意识地扩宽中高端市场,但从售价上看,其策略仍然相对保守,纯电动车几何A、几何C的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5万(标准续航板)、13万(优选续航版),领克系列车型中最高售价低于25万 。长期以来靠低价与外商合资品牌争夺市场的吉利,目前在中高端市场尝试发力,但成效并不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