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适用问题研究

【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适用问题研究】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适用问题研究推荐到首页 □华小鹏 《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06期1/6页123...6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犯罪心理测试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于司法领域,并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作为一种辅助性的侦查手段,犯罪心理测试结论能否在诉讼中作为证据被采信,国妊Ы缰两裎创锍梢恢乱饧5欠缸镄睦聿馐越峁目凸坌杂牍亓允蔷哂兄ぞ萏卣鞯摹
关键词:心理测试;证据属性;证据价值;鉴定结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8)06-0072-04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作为一项侦查手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项技术被应用在刑事司法领域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刑事诉讼实践中的一个典型,也是对传统侦查讯问手段的一种突破 。但是它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和条件下适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应当严格限定其使用的范围和具体条件,对测试结论在证据范围内的运用问题也应予以一定的重视 。

一、犯罪心理测试的适用

(一)犯罪心理测试的适用范围
目前,犯罪心理测试在世界各国都呈现迅猛发展之势,但同时人们对犯罪心理测试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许多人认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就是“测谎” 。针对这个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从“谎言测试”的传统思路中解放出来的积极探索 。我国国内对该技术已经从简单模仿进入自主开发实践的阶段,其间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得到的教训,逐渐让人们明白现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核心所在 。
犯罪行为的实施,必然会留下一定的犯罪信息,其中一部分储存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的头脑中,形成犯罪行为的心理痕迹 。由于心理痕迹的形成和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依据犯罪心理测试仪记录下来的一般是诸如呼吸、脉搏、血压、脑电波和皮电等生理指标,依据这些可以适时地、准确地检测出被测试人的生理变化参量,进而对这些指标与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对应评判 。在犯罪心理测试中,通过与案情相关问题的提问,唤起受测人保存在大脑中的真实记忆,使受测人通过对犯罪后果等社会认知,形成心理压力,即产生应激,从而提取到受测试人大脑中存留的有关案件事实的心理痕迹 。
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还没有关于心理测试的规定,但犯罪心理测试在实践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心理测试结论可以使办案人员鉴别真伪,为审查犯罪嫌疑人和审判被告人提供依据;为侦查提供线索,确定侦查方向;可以甄别犯罪嫌疑人和无辜者;核实其他证据,特别是核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前后不一致的供述 。这样就可以及时、准确地排除无辜,确定侦查方向和侦查重点,缩短侦查时间,提高办案效率 。
就世界各国的侦查实践看,犯罪心理测试并非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 。一般来说,犯罪心理测试适用于重大、复杂、取证难度大的案件,如果采用常规侦查手段可以获得证据的,就不宜适用犯罪心理测试检查 。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往往能够迅速地排除无辜,确定重点嫌疑对象,并能有效地查明一些隐蔽的犯罪情节 。根据我国实际的犯罪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学者认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运用主要应当限定在以下范围内:(1)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但是涉及国际问题的时候要谨慎使用);(2)一些特别严重的毒品犯罪、经济集团犯罪、有组织犯罪等;(3)保险诈骗案件;(4)逃税、漏税案件;(5)走私、骗税、骗汇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