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鱼肝油事件后,还要不要给孩子补鱼肝油


315鱼肝油事件后,还要不要给孩子补鱼肝油

文章插图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鱼肝油成为了关注焦点 。据央视报道,婴幼儿吃的鱼肝油不是补品是药,过量补充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不少经营者通过打擦边球,套用食品标准来逃避监管,违规将鱼肝油生产成婴幼儿食品 。
1、维生素AD这两种营养素是中国宝宝最易缺乏的营养素
据首都儿科研究所发起的《中国六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调查》显示:中国整体0-6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不容乐观,维生素A缺乏率为11.7%,亚临床缺乏率为39.2%,合计超过半数存在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情况 。维生素A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能维持正常暗适应功能,防止宝宝出现夜盲症 。
维生素A还能维护上皮细胞健全和稳定细胞膜,促进免疫功能,促进骨骼生长,并预防缺铁性贫血 。而维生素D对孩子的骨骼发育及维持钙、磷平衡,发挥钙在神经、心脏和肌肉等重要组织、器官的作用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在25%,也很严峻,佝偻病会使孩子发生不可逆的骨骼变形,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 。
所以医生会建议我们给孩子常规补充维生素AD滴剂,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中的标准明确指出:推荐每日维生素A补充量为1500-2000IU,推荐维生素D每天补充400-800IU 。因此即使宝宝目前并不缺乏维生素,也应进行适量补充 。
2、但是,鱼肝油≠维生素AD
很多人往往把维生素AD滴剂与鱼肝油混淆,其实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著名的育儿专家崔玉涛也在微博表示:“鱼肝油是过去对维生素A+D的统称,现在最好不再使用,因很多维生素D或维生素A+D并不来自鱼 。”
实际上,我们常说的鱼肝油属于食品的范畴,而食品中是不允许添加药物成份的,也不能宣传其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效,而央视曝光的商家却把本该属于药品的鱼肝油按普通食品的标准来备案,有的企业甚至移花接木,注册的鱼油产品名称却是鱼肝油,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要按食品进行备案呢?原因之一:上市门槛要远远低于药品,只需要做个简单的备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上市销售,而药品的注册审批短则三五年,多则数十年;原因之二:价格放开,可以随意定价,而药品则受政府限价的制约;原因之三:质量监管不严格,产品上市后,没有相关部门去监测有效成份是否达标,而药品每出厂一批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省市级药监部门还要定期监测和抽查药品质量 。
原因之四:生产环节简单,食品的生产是不需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 。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我们不难想象,按食品备案的鱼肝油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含量以及配比的合理性根本无法保证,也就谈不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了,甚至还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
3、如何科学的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D
维生素AD产品市场鱼龙混杂,在某种程度上误导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宝妈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标有国药准字,有“OTC”药品标记的产品 。国家对药品、保健食品以及普通食品的管理是完全不同,药品在上市前要经过处方分析、药理毒理学试验、药代动力学研究、动物试验、临床试验、药品审评等诸多严格的程序,其间可能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研究才允许上市,产品上市后,还要进行批批检测,不但企业要自检,省级药监部门还要进行药品质量检测,拿到药检报告的药品才能正式上市销售 。
只有这样,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