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也是不愿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此人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是个在军事领域有一定成就之人,也是给清王朝带来最后一丝辉煌的存在 。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也是不愿

文章插图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也是不愿】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都其实希望曾国藩能够造反,建立起新的王朝秩序 。但是可惜的是,曾国藩没有造反,而原因也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和不愿 。
咸丰皇帝驾崩的时候,曾国藩非常担忧,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清王朝即将会有一场厮杀到来,也意味着朝局的巨大变化 。不过作为臣子,他要做的,便是为皇帝默哀 。
于是乎,曾国藩命令湘军暂时延缓进攻,所有大军披麻戴孝,并在主营内设置大行皇帝的牌位,所有人对其三跪九拜,并且放声大哭 。便是在这个时候,胡林翼从湖北到来,并与曾国藩秉烛长谈 。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也是不愿

文章插图
这次的对话,并没有记录在历史史书中,甚至没有太多人知晓,只是出现在了《曾国藩家书》中,否则定然会在当时成为非常“劲爆”的内容 。
在这次对话中,曾国藩和胡林翼除了表达对咸丰皇帝去世的惋惜之外,谈论得最多的便是对当时朝廷权力的分配,他们认为,咸丰皇帝在临终之前,宁可派八个顾命大臣管理朝政,也要把自己的亲弟弟恭亲王排除在外,定然会给清朝留下祸端,出现太后、恭亲王、八大辅政大臣三足鼎立的局面,使得很多国家事务难以办理 。而最大的受害者,便是湘军 。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也是不愿

文章插图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曾国藩此时需要为湘军的未来好好思考对策,并最终选择了投靠恭亲王 。其实,最令曾国藩想不到的是,胡林翼还为他指了一条其它的路,那就是教唆其谋权篡位,其表达方式为一副对联: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其中,“鼎”字,有问鼎中原的含义 。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也是不愿

文章插图
面对着胡林翼的意见,曾国藩有些许的害怕,不敢随意做出决定 。其实在此时,只要曾国藩下命令,他麾下的10万湘军就会改变中国的历史,颠覆大清王朝 。
然而,曾国藩最终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因为他不敢,因为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然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没有信心去突破这个束缚,也无法承受“不忠”之名 。
当然,其实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倘若他造反的话,李鸿章、彭玉麟等人可能会成为其强硬的对手;倘若他造反的话,可能西方列强会趁虚而入 。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也是不愿

文章插图
有趣的是,曾国藩不敢造反,和他的迷信也有一定的关系,他曾经为自己看过面相,并且确定自己没有帝王之相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曾国藩常常说自己是“蟒龙转世”,蟒龙就是蟒蛇,它并不是龙,其实潜台词是自己永远成为不了皇帝的 。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虽然曾国藩有造反的能力,也有造反的背景,但是最终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 。
除了记录胡林翼与曾国藩的那次对话之外,《曾国藩家书》中还记录了曾国藩的许多其他私密信息,比如在写给弟弟的信中,他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慈禧性格的判断以及对她的不满,还有对太平天国各将领的判断 。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也是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