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对大学生心理特征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

【1 应对大学生心理特征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摘要]高校教育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代写论文进行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的创新,以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 。本文仅就应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征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作初步探讨 。
[关键词]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

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高校教育针对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新变化,不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使他们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知识结构完善、技能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表现

1.批判性思维增强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接受、理解能力强,对信息接收快,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对社会上的事情能做出较理性、辩证的分析 。
2.感情脆弱、意志薄弱、依赖性强 。大学生虽然素质较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强,但因其年轻、意志薄弱,很容易走向犯罪 。
3.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大学生崇尚享受,有不正常的消费观念,超前享受生活的价值观念已得到认可 。
4.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 。大学生注重自我挑战、亲身经历,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社会实践活动有极大的兴趣 。
5.政治方向的双重个性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他们关心政治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又试图远离政治,专心读书,尤其热衷出国谋求个人发展 。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1.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确立不仅引起经济的变化,也有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变化,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但同时助长了实用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
2.信息网络的普及 。网络提供了人们接触的另一种方式 。交流情感、浏览信息、使用“电子邮件”、下载软件和网络游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虚拟性的网络中,宣泄自己的情绪,结果会使心理变得更加内敛、封闭、孤僻 。
3.意识形态 。大学生在心理上很难再接受传统的灌输教育,他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开放,批判性思维加强,自我意识增强,对待一件事物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思考,进行古今、中西比较,做出自己的判断 。
4.角色的变化 。入学期的角色转换,大学新生所遇到的环境变化非常突出,在摆脱在过去环境中的生活及行为模式,逐渐形成适应新环境,会产生较多的思想问题,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读期角色转换,在读时期大学生在学习上开始入门,转变了学习态度,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照顾自己,还使人生观、价值观开始趋向成熟;毕业期的角色转换,又让毕业生将面临着毕业分配选择职业的考验、感情考验和做论文实习的考验,心理变得急躁、不安、无奈 。
5.个人面临的种种问题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个人主义强烈,与人合作能力差,生活中处理不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上,发现自己在中学阶段的优势已经不再;感情问题也变得突然重要起来,面对感情变故时,往往束手无策,甚至走向极端 。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要遵循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要遵循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原则;市场经济积极面的原则;利、义、情的“三性”原则;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的“三性”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