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 )


另外一些问题在高中生中也存在 , 大致有:人际关系紧张、厌学、性抑郁、暴力倾向、师生关系淡漠、脆弱、敏感、辨析力差、自私、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等 。
造成以上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 年级、问题不同 , 原因也是不一样的 。大致有以下成因:
1、社会心理因素:目前高中学生中 , 95%的是独生子女 , 他们是共和国历史上如同其父母是比较特殊的一代 。如 , 生活、教育条件 , 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 , 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较大 , 社会生活的变化节奏很快 , 接受到的信息又是空前的 。与此同时 , 他们缺少困难与挫折的磨练 , 缺乏兄弟姊妹的亲情体验 , 人际关系单一 。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就容易造成其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敏感、自私、自利 , 缺乏责任感 , 遇到环境变化就缺少足够的心理应付能力 , 造成心理失衡 , 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也在所难免 , 这也可能是近年来社会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
2、家庭教育的滞后与缺乏 。中国俗语讲:“子不教 , 父之过 。”但是在孩子进入高中以后 , 有60%左右的家长就已经放松了家庭教育 , 20%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是停留在学习成绩上 , 有45%的家长对进入高中阶段的孩子如何教育心中没有底 , 更多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已经长大 , 他们说的再多也没有用 , 只要学校教育就可以了 。事实上家长的这些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据调查 , 在80%的问题行为学生中 , 其形成原因主要和家庭教育不力有关 。(如离异、寄养、放任、溺爱等 。)另外 , 就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时间比例来看 , 在家时间要多于在校时间 。若家长不注重创设良的家庭氛围 , 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思想 , 孩子在家没有养成良的学习、生活习惯 , 他在校的成长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如调查发现 , 现在高三学生和父母周平均交流时间不到2小时 , 有80%的父母孩子现在除了学习还在想什么、关心什么他们无从知晓 。60%左右的家长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对策和措施 ,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严重匮乏 。如果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真空” , 那么这期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有了极高的概率 。
3、媒体传播的影响 。若将21世纪比作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进入的再恰当不过了 。电视、电话、电脑、互联网等时空网络的普及和影响 , 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繁小”的信息村 , 人已经被各种眼花缭乱的视听信息所包围 , 要生存在“真空”已是天方夜谭 。信息的挑战早已来临 , 但我们的孩子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辨析力 , 某种意义上讲 , 他们只是出自一种原始的本能和冲动在欣赏、接受着这些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和诠释的信息 , 迷恋、好奇、模仿力量是无法抗拒的 , 他们在与“流行”结伴而行 , 价值观的异化已不在是没有可能 。在笔者的一次偶像崇拜的调查中 , 有35%的高中学生崇拜各类“明星” , 崇拜父母和科学家列在末位 , 只占1% 。“现在的孩子不愿读书”这是目前家长普遍的困惑 , 答案或许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 。
4、同伴的影响 。如果说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在经济、知识和人格上的话 , 那么同伴则对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产生影响 。同学、朋友之间有共同语言、爱好 , 学习、生活的内容和规律相似 , 容易达成理解 , 马斯洛的“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同伴中间最容易得到满足 。所以同伴间人际关系的优劣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