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公告竟把研报写错 这家券商被监管点名!为何研报频遭打脸?( 二 )


例如6月3日,沪硅产业在公告中称,“公司关注到近期部分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公司未来的业绩、每股收益、股价和市值等指标进行了预测,现将风险提示如下:公司上市以来未接受投资机构及证券公司调研,部分研究报告对公司业绩预测与公司历史业绩情况差异较大,对公司股价预计的依据不足,为其单方面预测,未经公司确认,相关信息以公司公告为准 。”
而1月9日,诚迈科技也曾发布风险提示及澄清公告,称注意到近期有媒体报道公司参股子公司统信软件为“国产操作系统新旗舰”等信息,特别作出澄清 。就在此前几天,有券商发布了题为《统信软件国产操作系统新旗舰,中国版RedHat冉冉升起》的研报 。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发现,卖方研究报告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或逻辑不严谨、信息引用来源不合规、结论或表述存在误导、涉及信披敏感问题等 。而这些问题的背后,一边是研究员抱怨上市公司只回应公开信息,对于关键问题避而不谈;一边则是上市公司谨守信披防线,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
强化研究合规机制建设
俗话说,制度是最好的保障 。针对券商研究业务不时出现的违规现象,监管正在努力从制度方面,进一步细化自律和他律规范 。
今年5月22日晚间,《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两份修订稿,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发布,并自2020年6月21日起实施 。中证协彼时表示,此次修订旨在适应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发展需要,加强研究报告质量控制和投资者保护,做好证券分析师声誉风险管理,提升证券分析师职业道德水准,促进证券研究业务健康发展 。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对比发现,此次修订不仅进一步从撰写、合规等方面,对研报质量管控进行了强化,同时也针对近年来兴起的自媒体研报、外部专家邀请等新型投研服务,进行了明文规范 。
其中在审查程序方面,修订稿强调,要建立拟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市场影响评估机制,建立清晰的审查清单和工作底稿,通过合理的流程安排避免审查工作流于形式,确保审查意见得到回应和有效落实 。为此经营机构应当根据业务规模配备充足的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人员,进行专职合规审查,并提高审核人员层级 。
修订稿还明确,研报中不得有“低俗”、“煽动性”词语,对引用信息和数据来源进行核实,审慎使用,同时要求研报重点围绕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走势、行业发展、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等进行深入分析 。
除此之外,随着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壮大,分析师以新媒体提供服务已成为业内通用手段 。此次修订稿也将以互联网工具提供的研报服务,补充纳入到规范范围内 。要求通过账号备案,聊天群抽查,公开发言审批报备等方式,对证券分析师服务客户的方式、内容、渠道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