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公告竟把研报写错 这家券商被监管点名!为何研报频遭打脸?

_原题为:对着公告竟把研报写错,这家券商被监管点名!为何研报频遭打脸?合规机制是关键
对着公告却把研报写错,券商研究合规漏洞再次被监管抓住尾巴 。
日前,深圳证监局在监管通讯中提到,辖区某证券公司存在发布研报与上市公司公告内容不一致,研究业务条线未建立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的工作底稿,未将市场影响评估机制纳入公司内控制度等问题 。
深圳证监局对此指出,个别证券分析师为了抓住发布时机,粗糙赶工,导致研报内容出现“硬伤”,辖区证券公司应当以此为戒,将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机制落实到位,确保发布的研究报告符合“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的底线要求 。

对着公告竟把研报写错 这家券商被监管点名!为何研报频遭打脸?

文章插图
对比诸多种类的研报差错,内容失实怕是最严重的硬伤之一,监管近两年加大了对于研报合规、审慎的监管力度 。例如今年7月,江苏证监局就以一纸罚单,追责4年前的一篇失实研报,两名当事分析师合计被罚30万元 。
研报写错遭遇监管敲打
根据监管公告,深圳证监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辖区某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就上市公司有关重大交易的表述与该公司此前发布的公告内容不一致 。
经过进一步调查,该公司研究业务条线未建立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的工作底稿,未将市场影响评估机制纳入公司内控制度,未达到《机构监管情况通报》(2017年第9期)“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和质量控制,规范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有关要求 。
对着公告竟把研报写错 这家券商被监管点名!为何研报频遭打脸?

文章插图
针对实践中,个别证券分析师为了抓住热点个股、行业研报发布时机,压减调研、分析、撰写时间,导致研报内容出现“硬伤”,对公司声誉造成一定损害的情况 。深圳证监局提醒辖区证券公司,应当以此为戒,将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机制落实到位,确保发布的研究报告符合“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的底线要求 。
证券研究员向来是以工作强度大著称,调研、路演、撰写报告、客户交流等工作几乎见缝插针地填满了他们醒着的时间 。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研报对于时效的比拼更加重视,当赶稿成为研报撰写常态的时候,失误发生的概率自然大大增加 。
【对着公告竟把研报写错 这家券商被监管点名!为何研报频遭打脸?】券商中国采访人员从行业内了解到,正是基于以上原因,部分分析师选择将研报撰写工作交给助手甚至实习生来操作,自己再挂名发布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分析师本身疏于审查,研究所质控合规机制也未能落实到位的时候,研报出错也就不足为奇了 。
失实研报频被公司打脸
今年7月,江苏证监局发布的两份罚单,就复盘了4年前一则研报失实的往事 。
彼时2016年,东吴证券时任分析师马浩博、汤玮亮发布署名研报,把福成股份描述成“殡葬行业未来绝对龙头”,称其“120亿市值有140亿净利润”、“100亿基金并购各地经营性墓地牌照”、“大股东手中100亿现金”,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
谁知仅仅一周后,福成股份发布澄清公告,对研报失实内容予以澄清 。根据监管调查结果,马浩博、汤玮亮在发布福成研报之前,未与福成股份核实研报相关事实与数据 。东吴证券曾内部审核中认为该研报缺少调研纪要,故予以驳回,但在马浩博补充资料后通过了审核 。
除了监管追责4年前的研报差错,今年也有多家上市公司针对研报失实问题,与券商研究机构展开交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