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怎样正确使用退热剂?


久久健康网编者按:儿科门诊上发热的患儿很多,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使用退烧药一两个小时后体温又升高了,但退烧药说明书规定每次吃药时间要相隔4小时,这时究竟该不该吃退烧药呢?”
虽然我们都不希望发热,但没有一个孩子能躲过发热的侵袭 。实际上,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热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对人体的损害 。当病原菌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阻止它们,其中发热就是一种非常常见、而且非常明显的方式 。
既然发热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那为什么还要退热呢?通常退热是针对高热而言,也就是指体温超过38、5℃的体温 。因为高热会使体内代谢过高,导致人体消耗明显增加 。高热会造成呼吸增快,心跳加速,使患儿感到很不舒服 。且3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够成熟,高热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出现高热惊厥,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所以,当孩子体温超过38 。5℃时,应该采取退热措施 。
退热治疗分为物理疗法和化学疗法 。
物理疗法包括:多喝水后增加多排尿、温水浴、退热贴、散包降低等 。
化学疗法:主要指退热药,从医学角度上讲,退热剂也具有镇痛的效果,所以统称为解热镇痛药 。
由于退热剂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起发热的病因,只能起到暂时降低体温,使患儿感到舒服一些的作用,因此对于高热的小儿,重要的是尽早作出正确的诊断 。在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应根据小儿的状况,辅以退热剂治疗 。
应用解热剂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1、对于既无高热惊厥抽风家族病史,又未曾出现过高热惊厥的小儿,当体温超过38.5,甚至39度时才使用退热剂 。
2、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或已出现过高热惊厥的小儿,当体温超过38度即应服用退热剂 。
【宝宝发烧,怎样正确使用退热剂?】3、对于体温虽不很高,但在发热的同时出现头痛、失眠、烦躁以及精神兴奋等神经系统表现时,可酌情早些应用退热剂 。因为神经系统的兴奋症状很可能是高热惊厥的前兆 。
4、使用退热剂后,小儿的体温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体温降低后,小儿的精神状况也会有所好转,但这不意味着小儿的病情也在好转 。一般来说,服用一次退热剂的疗效只能维持3-4小时 。若病情还没得以控制,3-4小时后体温还会升高 。若体温又回升到39度左右,可再次服用退热剂 。
5、退热剂虽为常用药,但这些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目前儿科常用的退热剂为对乙酰氨酚基(扑热息痛)、布洛芬、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以及上述药物的混合制剂 。前两种是首选使用的,后两种在特殊病症中可以使用(如川崎病、风湿类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所见到的副作用常为胃肠道的刺激症状 。小儿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适当进食后再服药,可减轻这些不良现象 。少数小儿服用退热剂后还会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或眩晕、幻觉、视力模糊等神经精神异常症状 。一旦出现皮肤过敏或神经症状,应立即停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
6、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小儿退热药是以对乙酰氨酚基和布洛芬为主 。后者作用时间比较长,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减少用药次数,效果更好 。在给孩子使用退热药之前,要先看清楚其成分 。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毫克/公斤体重 。布洛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10毫克/公斤体重 。如果孩子吃了退热药以后,体温很快又升到38.5℃以上,怎么办呢?若两次发热时间间隔不到2小时,可以吃另一种成分的退热药 。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