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手摸汝瓷有多幸福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 , 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 , 需用匣钵装好 , 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 , 防止与匣钵粘连 。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 , 六个支钉的很少 , 痕迹很浅 , 大小如粟米 。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 。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 , 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

能上手摸汝瓷有多幸福

文章插图
汝窑烧造的历史 , 从创烧到停烧 , 实际烧造时间长达342年 , 供御瓷的烧造期只有20年 , 其余322年均为民用产品 。弃定用汝是在北宋晚期 , 从哲宗元祐元年(1086)开始的20年 , 南宋叶—在(坦—笔衡)里有这样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 , 随命汝州烧青窑器” , 后面紧接写到; “故河北 , 唐 , 邢 , 耀州悉有之 , 汝窑为魁” 。这两句话连接起来的意思是:以往以上的窑口都烧制青瓷器 , 而汝州烧制的青瓷最 好 , 是具第 一位的 。也就是说汝窑烧制的青瓷器 , 到了宋徽宗时期或徽宗之前 , 汝窑烧制的青瓷器的质量 , 已超过北方其它窑口 , 达到了为朝廷烧制供御瓷的水平 。然而 , 汝窑质优艺精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它从初创期到成熟期 , 鼎盛期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并不像某专家说的:“本朝定窑白瓷有芒 , 不堪用 , 随命汝州造青瓷器” 。
艺术家对艺术品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他的这些审美要求也就决定了北宋宫中汝窑用瓷必须符合“青如天 , 面如玉 , 蟹爪纹 , 晨星稀 , 芝麻挣钉釉满足”的标准 。
能上手摸汝瓷有多幸福

文章插图
汝窑都是素器 , 不带纹饰 。因为它釉厚 , 胎上面不好刻划 。那么 , 历史上有没有带纹饰的汝窑呢?英国大维德基金会里有一个汝窑洗 , 椭圆形 , 洗中间刻着两条相对的鱼 。因为它釉厚 , 刻的鱼模模糊糊 , 非常不容易看清楚 。以致乾隆时期宫廷画谱的记载 , 说它是“如意暗花”纹 。那些太监们看了半天 , 把两个鱼头看成两个如意头了 , 所以记载成“如意暗花”了 。这件汝窑不要说看照片 , 就是看实物 , 都看不清楚 。这种汝窑洗 , 现在全世界有两件 , 一件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 , 一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
汝窑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巅 峰之作 , 更是民族审美精神的最 好诠释 。它在八百年的时间里 , 铅华褪尽 , 和光同尘 , 它是高宗皇帝“汝近尤难得”的感叹 , 是乾隆皇帝“仿汝不似汝”的惆怅 。它 , 就是独领风  , 雄居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的汝窑 。宋、元、明、清以来 , 宫廷汝瓷用器 , 内库所藏 , 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被历代称颂 , 有“名瓷之首” , “宋瓷之冠”美誉 。
能上手摸汝瓷有多幸福

文章插图
汝窑 , 为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一 , 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 , 即“汝官瓷” , 在宋代即已定评为“青瓷之首,以汝为魁” , 至今犹然 。著 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 , 难称得尽善美也 。”汝州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 , 不如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 。足见汝窑瓷器的珍贵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