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奥秘

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 。钧瓷开片裂纹的声音,如铃如泉,虚妙清冷;如琴如涧,令人浑然忘我 。而钧瓷开裂的纹路,似蟹爪,似蛛网,似冰裂,釉面晶莹剔透,而纹理清细可观 。釉中更有点如珍珠,星溪银河,光泽润目,此乃钧瓷在形色以外,另具神韵之处 。

钧瓷奥秘

文章插图
【钧瓷奥秘】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 。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 。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号数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而作的记号罢了 。
钧瓷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它青瓷的另一个特色 。钧釉中的紫色引人注目 。各种紫色是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 。钧釉的紫斑在工艺上是将青蓝色的釉上有意涂上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 。后人对钧瓷的紫色的评价极高,近人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说“钧窑器一枚,价值万金——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钧,其器皆纯色 。”
钧瓷奥秘

文章插图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 致 。
钧窑瓷器仿制品的大量出现应该是近几年来的事,这是受到收藏之风日甚于日、古董市场日趋活跃以及作伪者趋时牟利等多方面的影响 。由于钧窑瓷器普遍不存在花纹装饰,故其作伪者主要是伪造真品的釉色和造型 。
钧瓷奥秘

文章插图
即轻叩柔击钧瓷发出的声音和钧瓷开片的声音 。陶瓷的声音美古已有之,古代的陶甑、陶磬都是作为乐器使用的 。优质钧瓷由于胎质坚硬,轻叩柔击会发出悦耳之声 。再有钧瓷釉面的开片之声历来都作为钧瓷的审美因素之一 。
目前,对宋钧瓷的“紫口铁足”形成机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胎质含铁量大,高温烧造过程中铁无素被氧化呈现紫褐色”,造成其出现“紫口铁足”的现象 。“紫口”颜色较深,底足“铁色”亦深,二器的“紫口铁足”现象都比较明显 。但是,其形成机理与胎内铁元素氧化呈色理论不附 。对花口洗的“紫口”及粘连部位露出的较明显的“护胎釉”对比分析认为,宋钧瓷的“紫口铁足”现象应是施用的褐色“护胎釉”所致 。观察表明,粘连处的“护胎釉”颜色与器口边缘、底足呈色基本一致,只是口部由于被薄釉遮盖后所呈现的“紫色”要略浅一些 。因此,“紫口”的形成应是高温下釉料流淌,口沿处釉料稀薄而呈现出褐色“护胎釉”的颜色,并非胎质内铁元素氧化所为 。再者,器物口部胎料由于被釉料遮盖,不会与空气直接接触,即便含铁量高,也不会被胎内微量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呈现紫褐色 。从施釉工艺看,早期钧窑是先在素胎上施一层褐色“护胎釉”,以达到掩盖坯面粗糙和污点的目的,然后施加钧釉 。从历史传承上看,这种工艺是唐代河南鲁山窑“花瓷”的改进和创新 。据资料记载,“护胎釉”的使用,在两晋时期已出现,唐宋时期已经很普遍 。只不过大多数瓷窑使用的是无釉光的白色护胎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