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独树一帜的艺术

【钧瓷|独树一帜的艺术】明代中期的文献上开始明确记载钧州贡御 , 而且贡御的规模还比较大 。尽管我们知道这个时期的生产中 心是在禹州城内的钧台一带 , 但钧州境内其他窑场也还保有相当规模的生产量 。明代初年产品的质量相比元代有了很大的改善 , 釉层匀净 , 器物的成形规整 , 特别是足部修挖十分精细 , 并且施满釉 , 使钧窑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生产高峰 。但在神垕西南的窑区 , 已基本停止了生产 。以钧台为代表的窑场 , 在经过明初精工生产各类花器的一段时间以后 , 就基本停止了钧釉瓷器的生产 , 主要生产一些大件的瓶罐类产品 , 并以白地黑花和白地黑花加褐彩作为主要的产品(图十六) 。也就是《大明会典》中所说的瓶坛类器物 。我们可以说 , 作为钧窑最 具特色的产品钧釉瓷器最迟到明代中期就停烧了 , 也可以认为是钧窑本身的衰落 。

钧瓷|独树一帜的艺术

文章插图
元代钧窑器多施以天蓝、灰青、月白色釉 , 并涂抹含铜釉药 , 经高温还原后呈现红、蓝、紫色的斑块 。由于钧窑釉质肥厚失透 , 刻、划、印花不易显露 , 所以除了饰以彩色斑块外 , 也常采用堆贴花为饰 。
钧窑釉色之美 , 恰似蔚蓝天空中涌现出一片绚丽的红霞 , 给人以变幻无穷的美感 。这美感在于釉色凝炼含蓄 , 浓厚质朴 。菱花式花盆通体披挂的玫瑰紫色釉与盆体边棱部位呈现的茶黄 色相互映衬 , 犹如夕阳与晚霞辉映 。
钧瓷|独树一帜的艺术

文章插图
明钧也讲究紫口铁足 , 其口部一律深褐色以示紫口;足部胎质为深色(灰、黑褐加酱色护胎釉以示铁足) 。不同点 , 明钧釉面内汽泡大小比宋钧要小一圈 , 白亮泡多 , 显得比宋钧疏密有致 , 釉层感新鲜于平薄中有细微的麻点坑密布 , 属桔皮纹 。其胎土细腻要胜于宋,重量也是历代钧瓷中最为沉重的 。这里要特别注意和金代钧瓷的区别 。有人错认明代钧瓷为金代钧瓷 , 这是不对的 , 因为明钧其重量其胎质都远胜于金钧 。也就是说比较钧瓷胎质粗细的话 , 宋代比金代细 , 金代比元代细 , 但最细的应为明代 , 明钧甚至比宋钧都要细 , 因此胎体也是最重的 。所以明钧还是金钧一目了然 。
宋钧窑主要器型有:花盆、盆托、盘、碗、洗、炉、尊等 。宋钧窑以釉色美取胜 , 因此除了堆凸乳钉、弦纹之外 , 一般没有其他纹饰 。宋钧窑瓷底足有釉、圆足多芝麻酱色 。钧窑瓷器的尊、盆、奁和洗之类的器底上常刻有从“一”到“十”的数字铭文 , 其铭文在烧制以前刻上 。
钧瓷|独树一帜的艺术

文章插图
鉴赏一件钧瓷的釉色 , 只要按照上述9九个字去分析 , 基本就能分出优劣来 。但应注意的是 , 并不是每件钧瓷都具备上述九个特点 , 如窑变单色釉就没有“境”和“变”二字 , 所以有时也不能强调一件好的钧瓷非要这九个特点同时都具备不可 。
由于钧窑瓷器的传世品较少 , 真品在明代以后就很是难堪 , 因此一批艺术价值较高的仿钧窑瓷也被市场看好 , 如清代唐英所仿炉钧釉花口笔洗市场价格在100万左右 。据专家分析 , 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美金、股票和房地产都进入了不稳固期 , 西欧一些国家的投资者把眼光投向了艺术品市场 , 尤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 。而在瓷器方面 , 一些西欧的珍藏家也把眼光从明清瓷器转向了老窑瓷器 , 而钧窑瓷也正是许多珍藏家追逐的重 点 。因此 , 钧窑瓷尚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 。